流向雪山的小溪
雪松
一、青溪河邊的女
![]()
(5)考大學專家
日子過得很快,1945年的秋天,母親從東北中山中學畢業了。母親捧著東北中山中學的高中畢業證書,懷著依依惜別的情緒,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靜寧寺,離開了東北中山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她的人生,又要翻開新的一頁。
回到家,母親第一件事就是和我外公、外婆商量考大學的事。這問題緊跟著就來了:該選擇考哪所大學?又該學什么專業?
第一個原則先定了調:必須要考是公費的大學和專業。我外公的工資剛夠養家,根本撐不起兩個孩子的學費,而當時的師范學院、工學院都免學費。母親想:大姐就是考的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是公費,心里立刻有了主意:“我也考南京中央大學!姐妹倆在一塊兒,還能互相照應。”
學院定了,專業又成了全家爭論的焦點。外婆盼著她學文科:“女孩子家讀中文系多好,唐詩宋詞多雅致。”我外公卻更看重現實:“考工科!中國工業這么落后,正缺人才。就報中大化工系,畢業去自貢化工廠當技術員,一輩子不愁吃飯。”母親沒當場表態,心里悄悄盤算了個好辦法:“文科、工科都報考,多考幾個大學,最后挑個最合心意的學院、專業學習。”
![]()
接下來一個多月,母親埋頭復習,然后就開始參加多所大學的考試了。母親先后收到了——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東北大學中文系、華西大學藥學系的入學通知書。最終拍板的是我外公,他一錘定音:“去南京中央大學讀化工系!”另外兩所大學的機會,只好放棄了。
可命運偏偏愛開玩笑。由于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造就,后來母親一直都從事的是文字工作。1955年,當她正式調到西藏軍區文學創作組工作時,她忍不住嘆氣:“早知道今日要搞文學創作,何不當初上東北大學中文系呢!”
歷史從不會按人的預想鋪展,人們能做的,只有順著時代發展往前走。
大學和專業定了,全家歡喜。可新的難題又冒了出來:從成都到南京,路費要70萬元(相當于現在70元)。外公的月收入要養家,只能提供大姐去南京讀書的路費,母親的路費則根本沒著落。70萬,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去哪兒湊這筆錢呢?
就在母親急得團團轉時,好朋友吳文芳給她出了個“鬼主意”。吳文芳對母親說:“你不是會考大學嗎?不如去幫人代考大學!報酬是80萬,除了路費,還夠路上吃飯。”母親一聽,高興地跳了起來:“這主意好!行!”
很快,在吳文芳的牽線搭橋下,威遠縣的一位李公子找上門來,請母親幫他考四川大學經濟系,只要考上就給80萬,母親一口答應了。
母親只用十天復習了高中文科知識,就走進了考場。考試結果出來,母親不僅幫李公子考上了川大經濟系,還考了第三名!李公子喜出望外,當場把80萬給了母親。
就這樣,母親前前后后考上了四所大學,同學們都笑稱她是“考大學專家”——放在現在,那就是妥妥的學霸!
![]()
幾天后,母親抱著裝著學習用具和換洗衣物的大包袱,先坐汽車再轉輪船,一路顛簸到了南京。當那座圓圓的、莊嚴又美麗的中大禮堂出現在她眼前時,她再也忍不住,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那感覺,就像歷經千難萬險的求經人,終于看到了滿是經書的西天殿堂。
進入大學后,母親的生活簡單卻充實:白天認真上課,晚上和周末就去做家教掙零花錢。同在南京大學的姐姐還特意囑咐她三件事:第一,務必把化工專業學好,將來去自貢當化學工程師,能養活自己和父母;第二,別參加黨派和政治活動,免得分心影響學習;第三,暫時別談戀愛,一心撲在學業上。
母親把姐姐的話記在心里,學習目標卻悄悄多了一個——除了當化學工程師,她還想成為居里夫人那樣的化學家。她總想著:“居里夫人能發現鐳,為科學做貢獻,我為什么不能也發現個啥新元素,成為化學家呢?”懷著這個夢想,她在大學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化工書。于是,她又得了個“書呆子”的外號。
(未完待續)
![]()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雪松:本名唐雪松,生于1957年4月。1975年高中畢業后到西昌鹽源縣衛城公社下鄉。1977年高考進入大學學習。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成都市金牛區政府工作至退休!
![]()
作者:雪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