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藝圈有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演員于和偉主演的歷史大劇《沉默的榮耀》剛剛播放大結局,不到一天的時間,央視新聞就兩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了他。
![]()
這可不是普通的點名,而是帶有一種認可和推廣的意味,好像是在通過于和偉這個例子,告訴大家現在娛樂圈的風氣要變了。
![]()
于和偉是東北遼寧撫順人,在家里排行最小,上面有很多哥哥姐姐。
![]()
那時候家里孩子多,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作為老幺,還是在家庭的關愛下長大的。
![]()
可能正是這種相對單純的成長環境,讓他很早就明確了自己對文藝的喜愛,認定了以后要走藝術這條路。
初中畢業之后,于和偉考進了一個中專的音樂班,學了三年之后,又順利進入了撫順話劇團,算是真正踏進了表演的門檻。
![]()
他對這一行有夢想,家里人也特別支持,尤其是他的姐姐,幫助他鼓勵他,讓他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從此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
不過,對于一個從小在家受保護的孩子來說,獨自去外地生活并不容易。
剛開學那天,他甚至還把行李給弄丟了,多虧了好心老鄉的幫忙,才安頓下來。
![]()
在大學里,他慢慢適應了環境,思鄉的情緒也漸漸被充實的學習生活沖淡。
因為表現不錯,他在同學中很受歡迎,大三那年還有老師推薦他主演話劇,這對他來說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
畢業之后,于和偉被分配到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話劇團,但因為外形條件在演員中并不算特別突出,他很少能接到重要的角色,大多數時間都在跑龍套,最艱難的時候,拍一場戲只能拿到兩百塊錢。
![]()
可那時他已經成家了,這么低的收入很難維持家庭的開銷。
好在妻子非常理解他,一直在他身邊支持他,鼓勵他堅持下去。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于和偉在各種各樣的電視劇里扮演著小角色,一跑就是十二年的龍套。
![]()
雖然戲份不多的配角,但他并沒有敷衍,而是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機會,慢慢積累經驗,也逐漸在行業里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
真正的轉機出現在他三十九歲那年,有一個角色終于被觀眾記住了,甚至他以前演過的一些片段也被網友翻出來二次創作,這說明大家開始認可他的演技。
之后,他憑借多部作品獲得了金雞獎、飛天獎等重要獎項的提名,但很可惜,每次都是提名而沒能獲獎,以至于他自己都調侃,說已經習慣了在臺下為別人鼓掌。
![]()
直到2021年,于和偉終于憑借《覺醒年代》里陳獨秀這個角色,拿到了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這一刻,他用了三十年!
![]()
從默默無聞的龍套到被認可的影帝,這條路他走得特別踏實,成名之后,于和偉的資源明顯更好了,出演了多部有影響力的電影,而最近播出的《沉默的榮耀》更是一部有特殊意義的作品。
![]()
這部劇是央視為紀念臺灣光復八十周年而特別制作的,劇中角色都有歷史原型,于和偉能出演男主角,本身就說明了他的實力和地位受到重視。
![]()
而在他演完這部劇之后,央視在二十四小時內兩次點名提到他,這背后傳遞出幾個明顯的信號,預示著內地娛樂圈的玩法可能要變了。
![]()
第一個信號是,主流平臺越來越看重“正劇+實力派”的搭配。
這幾年年輕人愛看的電視劇好像陷入了一個怪圈,尤其是古裝偶像劇,內容差不多,演員也就是那幾位換來換去,被觀眾戲稱為“換乘戀愛”。
![]()
這些劇情節套路化,感情線生硬,就像“工業糖精”,只為了甜而甜,但看完根本留不下什么印象。
它們的宣傳方式也差不多,播出前拼命發花絮、炒話題,播出中不斷更新播放數據,明星之間還互相包場捧場,看起來熱鬧,但劇本身的質量卻未必過硬。
![]()
而真正爆款的劇,是跟《人民的名義》,《狂飆》,還有現在的《沉默的榮耀》,其實沒怎么做宣傳,全靠扎實的劇本和演員的演技打動觀眾。
![]()
就拿《沉默的榮耀》來說,劇中有一句臺詞“若一去不回,就一去不回”,雖然只有十個字,但于和偉的演繹一下子把角色身上的決絕和風骨表現出來了,讓觀眾能感受到那個年代人物的選擇和犧牲。這種靠劇作本身贏得的口碑,比什么數據都實在。
![]()
第二個信號是,對演員來說,社會價值比流量熱度更重要。
流量這東西像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過去不少制作方選演員,主要看熱搜排名、粉絲數量、微博互動這些數據。
![]()
![]()
雖然這些指標看起來直觀,能拿來衡量人氣,但影視作品畢竟是藝術,不能完全用數據來評判。
可就是因為太依賴數據,有些演員覺得“黑紅也是紅”,不認真打磨演技,反而靠炒作、立人設、搶C位來博眼球。
![]()
他們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卻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包裝成“實力派”,這其實是對行業的一種傷害。
演員歸根結底是文藝工作者,他們的根本任務是為觀眾提供好的文藝作品,而不是天天活在熱搜和通稿里。
![]()
于和偉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怎么看待自己五十歲才成功這件事,他的回答是:“你在這個國家,這個土地上,身為公眾人物必須要思考做出什么樣的貢獻才是最重要的。”
![]()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點出了問題的關鍵:演員不只是明星,更是有社會責任的公眾人物。
于和偉自己也是這么做的,他很少參加綜藝,不炒作私生活,把精力都放在研究角色、拍好戲上,接演歷史人物前,他會查很多資料,盡量貼近原型,就是想通過角色把應該被記住的精神傳遞出去。
![]()
這種踏實的態度,恰恰是現在這個浮躁的娛樂圈最需要的。
第三個信號是,數據不能完全代表一部劇的成功。
![]()
現在很多劇集宣傳時,喜歡強調“投資幾億”、“預約量破紀錄”、“播放量幾小時破億”等等,這些數字看起來漂亮,但觀眾看完劇發現不好看,那這些數據又有什么意義呢?
![]()
真正的好劇,比如《人民的名義》,開播前沒什么宣傳,但靠著真實震撼的劇情和演員的精彩表演,一下子成了現象級作品。
![]()
于和偉主演的《沉默的榮耀》也一樣,沒有靠流量明星帶熱度,而是靠真實的歷史故事和全體創作者的用心,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
這說明,只有劇集本身有質感,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光靠虛的數據是撐不久的。
于和偉從出道到被主流認可,經歷了整整二十九年的時間,這幾乎是一個演員的大半輩子。
![]()
他的經歷,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內地娛樂行業這些年的變化。
以前是流量當道,顏值和熱搜就能撐起一部劇,但現在觀眾審美提高了,看夠了套路化的劇情和尷尬的表演,開始更喜歡有深度、有質感的作品。
![]()
這對認真演戲的演員來說是好事,對觀眾來說更是好事。
央視近期再次點名于和偉,邀請他參加“2025年中國廣播電視精品之夜”,這可以看作是對這種風向的再一次肯定。
![]()
相信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更多像于和偉這樣的演員走到臺前,用好的作品說話,讓娛樂圈慢慢回歸到重視演技、重視創作的良性循環中。
![]()
畢竟,演員的立身之本是角色,而行業的立身之本是作品,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