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WC 25上,小米展示了旗下首款外接光學裝置,M43規(guī)格傳感器、1億像素、等效焦距35mm,能夠與特殊版本的小米15進行鏈接。這些參數的背后,實則依然需要依靠手機的算力提供AI算法,最終呈現更優(yōu)的成像畫質。
或許是受到了小米的啟發(fā),英國Camera Intelligence公司近期上架了一款名為Caira的「AI相機」。一經上線,Caira便引起熱議,隨后該公司獲200萬融資,一舉成為最炙手可熱的AI相機公司。
![]()
(圖源:Photo Rumors)
不過,關于Caira的質疑聲也同樣如潮水襲來。一方面,Caira和小米的外接光學裝置一樣,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相機,而需要由手機提供算力,且僅支持iPhone;另一方面,Caira的硬件規(guī)格不算出色,似乎很難對光學巨頭們發(fā)起挑戰(zhàn)。
盡管Camera Intelligence飽受爭議,但Caira的眾籌項目依然順利,「AI相機」這個概念也被不少用戶定義為「下一代相機」。那么「AI相機」真的能順利挑戰(zhàn)索尼、尼康、佳能的地位,甚至讓手機廠商不再過度內卷攝像頭的硬件參數嗎?
AI相機:拍得到不如算得好
Caira的硬件參數其實沒那么糟糕。
這款相機配備M43傳感器,支持MFT卡口可更換鏡頭,內置5000毫安時電池,支持長時間拍攝。值得一提的是,Caira機身為鋁合金,并且設計了持握手柄,快門鍵,但取消了屏幕的設計,因此,它只能作為外接裝置使用。
Camera Intelligence為Caira設計了專門的控制app,需要使用Wi-Fi與手機連接。在拍攝時,Caira能夠通過MagSafe磁吸在iPhone的背面。目前,Caira僅支持iPhone使用,對Android系統(tǒng)的支持已經確定延遲開發(fā)。
Caira相機的三個AI功能分別是:智能濾鏡、語音控制、生成式圖像編輯。前兩個功能實際上與AI的關系并不算大——「智能濾鏡」,即官方提供六種濾鏡,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套用;「語音控制」就是可以要求相機響應你的操作,例如快門、錄像等。
![]()
(圖源:4/3 Rumors)
至于生成式圖像編輯,這個倒是挺有意思的。Caira相機能夠按照用戶的需求,對拍下的場景進行「修改」。比如你想要從現實的陰天變換成晴天,你希望你的發(fā)型從短發(fā)變成長發(fā)等等。在成像后,這個修改就已經完成。
對于「相機」這種產品,多數人的認知還是一個記錄、創(chuàng)作,具有嚴肅性質的器材,Caira提供生成式圖像編輯,似乎讓相機跳脫了大眾的認知。Camera Intelligence官方也表示,Caira是“創(chuàng)作者、旅行者以及任何希望擺脫復雜工作流程、又能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內容的人士”而設計的。
的確,Caira極大地降低創(chuàng)作者的使用門檻,只需通過語音便能一鍵修改拍攝的內容,甚至不需要額外的AI應用或是學習專業(yè)的AI工具完成。但這種方式,可能會讓人很難分辨出拍攝的內容,尤其是AI生成的部分,可能會存在爭議。
但Caira的爆火,也證明了一件事:消費者們需要一臺極易上手的高素質攝影設備。
專業(yè)攝影大眾化,AI功不可沒
AI在攝影領域的應用比我們想象中要更廣泛一些。
索尼在Alpha II相機中內置了AI處理單元和AI對焦驅動,提供更精準的物體識別和更快速的對焦能力;大疆、影石的相機產品,也將AI應用在人物追蹤、畫質優(yōu)化,以及app端的AI自動剪輯上。至于手機攝影,目前手機廠商對AI影像的應用,更多的還是在畫質優(yōu)化上。
AI的加入,讓很多攝影器材變得更加容易上手,尤其是手機。如今的AI影像算法已經能根據人物膚色、背景光線、場景類型自動調整成像風格。面對夜景、逆光、人像等復雜場景,它會自主分層曝光、合成多幀,從而得到清晰又自然的畫面。很多時候,這樣的結果甚至超過了沒有后期處理的專業(yè)相機照片。對普通人而言,這意味著“拍得好看”不再需要攝影基礎,而只需要一臺具備AI影像能力的設備。
![]()
(圖源:Camera Intelligence)
這種趨勢背后,反映的其實是影像行業(yè)的重大轉變:AI正在讓“專業(yè)”變成“普及”。過去攝影設備的進步多集中在硬件上——更大的傳感器、更銳利的鏡頭、更強的處理器,而現在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在算法層面。哪款設備能理解使用者的意圖、在不同場景下做出最貼近人眼的判斷,誰就更能讓用戶獲得專業(yè)的成片體驗。
對于傳統(tǒng)相機廠商,AI相機對于全鏈路的生態(tài)把控是值得學習的部分。比如Caira與手機app的聯(lián)動,更便利的操作,而多數傳統(tǒng)相機廠商甚至沒辦法好好優(yōu)化自家相機app的使用體驗,這也是不少攝影小白快速放棄相機回到手機攝影的核心原因。
而與AI相機有正面競爭關系的手機廠商,則可以借鑒這種「外接裝置」的模式。在手機影像日益同質化的時代,手機廠商如果僅靠“大底+像素+鏡頭”難以繼續(xù)拉開差距,尤其是如今各家都在用著相近的傳感器,算法上也拉不開明顯差距。或許手機廠商們可以思考通過外接裝置來增強攝影體驗。
![]()
(圖源:Dpreview)
當然,目前vivo、OPPO、小米都開始重視手機攝影外接裝置的體驗,從攝影套裝、外接鏡頭,到外接閃光燈等。假如手機廠商們可以借鑒Caira相機,或許能為內容創(chuàng)作者提供更大的創(chuàng)意空間。
AI相機確實給整個攝影領域帶來了新的啟示,但這不代表Caira相機會獲得巨大成功。
Caira很難成AI相機的標桿
Caira雖然已經在眾籌平臺獲得成功,但其母公司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仍令消費者擔心。
Cameral Intelligence的前身為Alice Camera,這家公司早在2021年就完成了旗下一款產品的眾籌,也同樣為「AI相機」產品,但到了承諾的發(fā)貨日期并為能按時交付。直到這款產品下線,仍有用戶沒能收到貨,引發(fā)信任危機。
而作為第二代產品,Caira自身也存在很多問題。除了僅支持iPhone,放棄Android市場這一決策之外,其自身的「AI」屬性也并不明確。除了極具爭議的生成式攝影,Caira似乎并沒有提供更多AI功能,以支撐起AI相機的定位。
論專業(yè)性,Caira僅僅配備M43傳感器,該尺寸在主流相機品牌中幾乎已經被放棄。而便攜性上,如今傳統(tǒng)相機廠商已在便攜相機賽道有充分的布局,比如富士的XM5、尼康Z30、索尼ZVE10系列等,都是小巧專業(yè)的便攜式相機。
![]()
(圖源:Camera Intelligence)
而說到易用性,手機廠商已經提供了幾乎完美的案例:1英寸的主攝、2億像素的大底長焦,完美覆蓋24mm-85mm的焦段。并且,手機有更強的性能提供AI算法,Caira似乎很難取得優(yōu)勢。
更致命的是,Caira使用的AI模型來自Google的Nano Banna,并非自研模型。這就代表著,假如Caira與Google的合作不能繼續(xù)下去,那么用戶很可能會徹底失去這項功能的支持。相對而言,沒有AI計算的傳統(tǒng)相機廠商和自研大模型算法的手機廠商,都不會有這種風險。
AI相機有市場嗎?當然有。無論是便攜式相機們的超高銷量、大疆Pocket 3全球爆火、手機廠商狂卷影像,都能代表著簡單、易上手的攝影設備愈發(fā)火熱,大多數消費者都在追求這樣的攝影設備。但Caira這種幾乎找不到獨家優(yōu)勢的「AI相機」,并不能作為AI相機的代表。
一旦手機廠商選擇推出同類產品,以Caira目前的技術儲備,也很快會被取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