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紀,俄羅斯已經如此:
22歲豐滿美麗青春的俄羅斯美人,到三十歲就會發胖粗糙,美轉瞬即逝。
不是我說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此總結:
她的確很美,甚至非常美——俄羅斯式的美,使許多人為之傾倒的美!這個女人身材高挑,體態豐滿,動作輕盈……白嫩、豐滿的脖子和寬闊的肩膀。她二十二歲,她的容貌煥發著青春氣息,白皙的臉上浮著兩朵淡淡的紅暈……那頭漂亮的深褐色濃發,那兩道烏黑的眉毛,那美妙的長睫毛,那藍灰色的眸子,一定會使任何人,哪怕是最無動于衷、最漫不經心的人,即使在擁擠的人堆里,在熙熙攘攘的游藝會上,在摩肩接踵的人海中,也會在這張臉面前突然駐足,而且久久無法忘懷。她的軀體卻是強壯而豐滿的。圍巾下面隱約可見那寬闊渾圓的肩膀以及高聳的乳房。這軀體也許預示著將會再現米羅的維納斯女神的風姿,雖然現在就可以斷定其比例略微失調——這是可以預感到的……這位鮮嫩的、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美女到三十多歲的時候便會失去和諧,逐漸發胖,臉上的皮膚變得松弛、粗糙,并且呈現出暗紅色斑,眼角和額頭會很快出現皺紋。
——《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三卷第十節
你可以說是俄羅斯基因問題,但葉卡捷琳娜二世,一個普魯士人嫁到俄羅斯。
15歲時她這樣:
![]()
到33歲?——威武了,但也確實胖了。
![]()
綜合起來,天氣、飲食、文化問題。
先說天氣:高緯度地區,冷,人天然會吃得多。
二戰期間北美的研究:
環境溫度每升高 1°C,每日熱量攝入減少約 110 千卡
北極地區-34°C,士兵日均攝入 4900 千卡。
沙漠地區(33°C)士兵日均攝入 3100 千卡。
英國有過對 10 萬成年人的追蹤:室內溫度從 20度到25度,平均體重減少1公斤。
美國的某個研究:12-30°C 范圍內,溫度每升高 1°C,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增加 0.7 克。
越冷越需要多吃,越忍不住要多吃。
俄羅斯冷,光照短:吃唄。
且:俄羅斯傳統吃的:高脂肪高碳水,蜂蜜蛋糕巧克力果醬面包茶里擱糖,這顯然也不是什么減脂餐。
![]()
又,俄羅斯男女比例長期失調,出名的男少女多。女生婚前得稍微繃著點形象,婚后?那就可以放開了。
最后,文化上,比起英美法各種都市時尚,逼著女孩子變瘦……
俄羅斯文化缺相對推崇早婚早育,推崇家庭團聚;生孩子后,發胖是件自然的事。
沒去過俄羅斯的,讀點俄羅斯小說,看點俄羅斯電影,一定也知道:在俄羅斯,尤其非大城市居民,結婚生孩子,回歸家庭,自然發胖,變成一個敦實能干活能扛事的阿姨乃至奶奶,是最自然而然的選擇——有點像我們這里“生孩子發胖是好福氣”。
![]()
這樣的家庭氛圍下,自然發胖,大概比保持瘦和苗條更容易。
![]()
所以咯,俄羅斯人的婚后發胖,更像是自然條件、文化、歷史綜合作用的結果。
最后,還是來自陀思妥耶夫斯基:
“這是一種短暫的美,瞬息即逝的美,那種只有在俄羅斯女人身上才能看到的美。”
當然,如果讓陀神看到四十歲的霍爾金娜,不知道他又會怎么想。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