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在安卡拉舉行的儀式上正式將第一批批量生產的阿勒泰主戰坦克投入使用。此次活動標志著 250 輛坦克組成的車隊開始大規模生產,該車隊將構成國家下一代裝甲能力的支柱。
2025 年 10 月 28 日,土耳其在安卡拉卡赫拉曼卡贊新落成的 BMC 坦克和下一代裝甲車生產設施舉行的高調儀式上,正式將其第一批批量生產的阿勒泰主戰坦克引入陸軍。該活動由 TRT Haber 等當地媒體現場直播,標志著從原型設計到全面制造的轉變。近期一批三輛阿勒泰坦克將于今年投入使用,未來五年產量計劃將達到 250 輛。此次移交標志著土耳其本土重型裝甲產品線的投入運營,這是一個工業里程碑,對部隊現代化和國防自主具有戰略意義。
新的阿勒泰批次正式確立了安卡拉十多年來一直追求的能力支點:北約標準的 120 毫米 L/55 坦克炮,包裹在分層生存套件中,并建立在土耳其境內的供應鏈上。系列車輛配備 MKE 120 毫米 L/55 滑膛炮,這是韓國 CN08 火炮的授權本地化改進,與 Aselsan 數字火控和車長/炮手瞄準器架構相匹配。防護結構圍繞三環概念、復合基礎裝甲和結構增強提供,包括 Roketsan 的模塊化套件、新一代反應元件和針對 RPG 的板條套件,以及 AKKOR 主動防護系統,可針對制導導彈和頂部攻擊輪廓提供 360 度硬殺傷和軟殺傷覆蓋。 Havelsan 通過不斷增長的模擬器和數字集成工具系列來支撐訓練和戰斗管理層。該堆棧反映了在外國子系統受到出口限制后進行的“新阿勒泰”重新設計,本地化替換現已擴展到履帶、炮塔齒圈、光學、液壓和車輛控制電子設備。
工業化始于韓國動力組,現代 Infracore 的 1,500 馬力 DV27K 發動機與 SNT Dynamics 的 EST15K 自動變速箱相結合,然后過渡到阿勒泰 T2 線上 BMC Power 的本土 BATU 動力組。 SNT Dynamics 與 SNT Dynamics 簽訂了動力傳輸橋采購合同,合同金額約為 2 億歐元(包括選裝件),變速箱交付期限為 2027 年,可選批次交付期限為 2030 年。BMC 的 Kahramankazan 園區占地約 840,000 平方米,位于航空專業工業區內,整合了試驗場、串行生產線和 BMC Power 的發動機設施,以壓縮坦克和其他履帶/輪式裝甲車的開發和驗收周期車輛。
首批3輛阿勒泰坦克將于2025年服役,隨后2026年11輛、2027年41輛、2028年30輛,全部采用T1構型。從 2028 年起,配備本土 BATU 動力組的 T2 車型計劃投入生產,五年內計劃車隊總數將達到 250 輛。土耳其和國際報告在 2025 年全年都保持了這一交付時間表,今天的入職標志著其從規劃到實際操作的過渡。 2025 年 10 月 28 日,總統雷杰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在正式開業和入職儀式上宣布,占地 63,000 平方米的新量產工廠將每月生產 8 輛阿勒泰坦克和 10 輛阿勒泰裝甲車,強調了阿勒泰作為“戰場堡壘”的作用。
從規劃上看,阿勒泰的道路是由兩個階段的發展歷史決定的。該坦克最初由 Otokar 設計,并從現代 Rotem 轉讓技術,然后在 BMC 下重新調整基線,作為批量生產和進一步開發的主要產品。兩輛預制車輛于 2023 年移交軍隊進行試驗,反饋到現已進入部隊的“新阿勒泰”配置中。大規模生產在 2024-2025 年里程碑期間獲得批準,最終在今天的投產和 BMC 新工廠開業時達到頂峰。這種連續性使該生產線能夠進一步本地化,包括國產發動機和變速箱,而不會中斷交付。
在能力方面,阿勒泰T1的分層防護和APS配合使其躋身于一小群前線主戰坦克之列,將整體硬殺傷防御作為標準配置,而不是作為附加套件。與仍在土耳其和整個北約服役的傳統Leopard 2A4相比,其中許多都沒有原廠 APS,阿勒泰的 AKKOR 套件和改進的彈藥艙爆炸緩解裝置提高了機組人員對抗現代 ATGM 和頂擊威脅的生存能力。與韓國的K2相比,其基線依賴于復雜的軟殺傷和高端FCS,但有待廣泛的硬殺傷部署,阿勒泰優先考慮工廠集成的APS和裝甲單元現代化,這些與土耳其最近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戰斗經驗相關。 120 毫米 L/55 級主炮、北約標準彈藥兼容性以及在 Aselsan 火力控制下穩定的獵殺交戰保持了火力平衡。 T1 標準的機動性與當代重型主戰坦克相匹配,T2 的 BATU 動力組旨在通過消除外國動力裝置限制來降低維持和出口風險。
從戰略上講,今天的入職儀式為土耳其裝甲團增加了可信的數量,同時加深了關鍵陸地作戰技術的自主性。在地緣戰略層面,國內主戰坦克生產線減少了禁運和許可瓶頸的風險,通過受保護的突破/反滲透資產加強北約南翼的戰備狀態,并支持安卡拉的分層、可出口重型裝甲生態系統的目標,其中電子、裝甲化學和動力總成技術都被國有化。 Kahramankazan 中心的規模與 Aselsan、Roketsan、MKE 和 Havelsan 作為核心供應商相結合,創造了一個工業飛輪,其溢出效應(傳感器、能量學、人工智能輔助訓練)為從步兵戰車到火炮的相鄰項目提供支持。
今天這一舉措的最終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三輛阿勒泰坦克現已掌握在軍隊手中,更多車輛正在排隊等候,而供應商團隊,以 BMC 為主,配備 Aselsan 電子設備和 APS、Roketsan 裝甲、MKE 火炮系統以及用于訓練/BMS 的 Havelsan,在國家媒體的現場監督下,已經從承諾變為現實。阿勒泰級坦克的服役標志著土耳其重甲更新不再是一項計劃,而是一種節奏,庫存增長和能力升級與專門為維持它而建造的本土工業基地同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