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城這事兒,真是把人看懵了!
患者術后一看賬單,好家伙,同款醫用耗材淘寶才賣140塊,醫院醫保結算價直接飆到2200塊。差了十幾倍的價,換誰不得質疑兩句?
醫院回應挺“官方”:招標采購要花錢,檢測、售后、儲存都得算成本。淘寶就賣個裸耗材,沒法比。這話聽著像那么回事,可細想不對啊——合著這2000多塊,耗材本身只值零頭,剩下的都花在“看不見的服務”上了?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醫療反腐,當時喊得震天響,說要揪出套取醫保、抬高成本的蛀蟲。結果呢?雷聲大雨點小,沒下文了。現在看來,醫用耗材從幾十塊漲到幾百塊,藥品流通被層層“扒皮”,早不是新鮮事。
更讓人膈應的是對比。農民賣菜漲幾毛錢就被罰,有人明目張膽吞醫保救命錢,卻沒多少人被嚴懲。這心里能平衡嗎?
現在去醫院,第一句準是“自費還是醫保”。同一盒藥,現金買和醫保刷差一半價。問為啥,就說“明碼標價”,壓根不解釋核心。有人吐槽得妙:“醫保像饅頭1塊錢,交了社保賣8塊,報銷3塊還得買5個”,聽著離譜,卻戳中了實情。
老百姓要的不多,就想錢花在明處。140塊的東西賣到2200,多出來的錢到底去哪了?醫保資金每一筆支出,經得起查嗎?
醫療保障的初衷是減負,可別最后變成“越保越貴”。明明白白的定價,實實在在的監管,才對得起“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