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一個古城文旅項目,曾經的投資接近25億元,建成之后運營4年,虧損卻接近11億元。原先的規劃是一年內凈賺兩億元,可最終的情況是,每天在景區遛狗的居民都比游客多,景區里最賺錢的項目竟然是停車場。這個鬧出天大笑話的文旅項目就是張家界的大庸古城。
無獨有偶,今年青海省旅游投資集團也進入破產清算階段,原先的4.8億注冊資本完全打了水漂,資金鏈斷裂。洛陽孟津文旅集團投資5.13億元打造的文化小鎮成了鬼城,哪怕是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大雁塔等5A級景區,其背后的曲江文旅3年虧損額度也將近6億元。
![]()
有人說,今年是文旅項目集中破產倒閉的年份,那么集中破產的原因究竟有哪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先從張家界的大庸古城的項目說起吧。
倉促上馬的仿古項目
時間回到9年前,那時候全國各地的古城鎮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很多地方都在打造仿古旅游項目,這種模式也讓當時的張家界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們認為非常賺錢,因此一旦遇到這種好事兒,就不可能讓私營企業參與,全都是國企來做。于是大庸古城的項目出現了。
![]()
大庸古城項目占地240畝,整體的建筑面積更是超過了16萬平方米,明清時代的建筑風格只是表層,內部不過是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然而在這個項目提出來之后,還是張家界市十大重點產業項目和重點工程。
當地野心勃勃的做著規劃,大庸古城建成以后,每年要實現營收5億元,每年要實現凈利潤兩億元。古城內規劃的商鋪、店鋪將近200間,所以從一開始,這不過就是一個打著所謂的仿古要修建的商業街。
![]()
整個工程項目是在2016年3月立項的,僅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正式開工建設了。項目上馬十分匆促,怎么打造產品,如何規劃和運營,根本就沒有考慮,這就導致在建設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目標,純粹就是在胡干蠻干。
當地也坦言,大量的項目都是一邊建設一邊修改,然后反復停工,甚至還出現過施工停下來等設計的情況。原先的規劃是550天建設完工,但實際上建設的真正時間用了差不多5年時間。
![]()
四年累計虧損將近11億元
張家界是有國家級的森林公園的,這些自然景區游人如織,然而坐落在市區繁華地帶的古城項目卻是門可羅雀,平常根本就不見一個游客。
2021年夏天,古城項目開始試營業,可是在平日里,哪怕不收門票,也沒有游客前來,主要是周邊的市民來這個地方遛狗、打球、帶孩子。
![]()
從2021年6月開始到當年底,這個旅游景點就虧損了0.84億元。換句話說,開張半年,每天只有投入,沒有任何收入。項目已經做好了,只能咬牙堅持。2022年全年又虧損了1.51億元。
到了2023年,虧損額度進一步攀升到2.49億元。去年一年的虧損額度更大,達到了驚人的5.96億元,接近6億元。也就是說,項目運營以來沒有賺一分錢,全都是虧損。所以當地人笑稱這個古城項目唯一能盈利的就是停車場了。
![]()
在古城中還有一個表演項目叫做遇見大庸,游客要看完整場演出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為了建設這個項目也是花了幾億元,但是即便客流量滿了,也只能容納不到350人。換句話說,這個表演項目原本就是得不償失的。
去年上半年,整個大庸古城的表演項目平均每天接待的游客數量還不到15人,換句話說,哪怕是不表演,也是虧損狀態。
![]()
更為諷刺的是,距離大庸古城10多公里處,竟然還有一個仿古類的文旅項目,也是相同的仿古建筑,占地面積達到了120畝,建筑面積達到13萬平方米,投資額度17億元,而且也是張家界的重點文旅項目。
這個項目和大庸古城的業態布局幾乎一模一樣,不過截止到今天,由于大庸古城已經虧本,所以后來的這個項目并沒有正式營業。
![]()
沒有任何的文化內涵,完全不知道當代旅游者的心態是什么,跟風仿造的所謂古建筑,也就只能成為一堆鋼筋水泥堆疊死尸罷了。最為關鍵的是,錢花出去了,最終卻要整個社會來買單。
從肥水不流外人田,到崽賣爺田心不疼
大庸古城的項目背后完全是張家界的國企在操作,試想一下,如果是其他私營企業業規劃的項目,怎么可能從立項到施工只用3個月的時間?而當年上馬之所以這么快,恰恰是因為當地覺得這個項目會賺錢,所以他們的心態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
全國各地其他虧損的文旅項目實際上也是類似的心態,總以為搞一個仿古建筑群或者是搞一個什么項目就能夠圈地賺錢,可事情根本沒有這么簡單。
比方說,文章開頭提到的洛陽孟津文旅集團,此前也曾拿著5億多元的資金,放下豪言壯語,要打造三彩文化小鎮,他們的目標是年客流量要達到50萬人。然而文化小鎮建成以后,根本沒有一個游客前來,最終這個項目也破產。
![]()
全國各地的文旅項目,只要是破產倒閉的背后都有一個很關鍵的共同點,那就是這些項目的操作者全都是各地的國企。所以問題就顯而易見了,項目上馬的時候,誰都想做,項目一旦虧損甚至是破產,就開始找借口說什么規劃有問題。
不就是因為所有的項目花的不是個人的錢,花的是公家的錢,所以他們一點兒也不心疼,哪怕是虧損了也無所謂。這正是崽賣爺田心不疼。更何況,這些倉促上馬的文旅項目背后往往還存在著腐敗。
![]()
青海省旅游投資集團此前也放下豪言壯語,3年投融資百億,5年上市。然而到了今年,這個青海省重要的文化旅游平臺已經正式破產,而且企業高層還存在嚴重的腐敗問題。
2023年五月,這家國企的董事長和副總經理就因為貪腐問題已經被調查了。其中就專門提到腐敗造成了國家經濟損失。截止到2023年底,整個企業的負債遠遠超過了實際資產。換句話說,哪怕企業破產也根本沒辦法去盤活這個爛攤子,最終只能是國家承受損失。
![]()
所以還是那個問題,各地倉促上馬的文旅項目背后,難道僅僅只是跟風想賺錢嗎?難道背后真的就沒有腐敗因素嗎?恐怕事情沒這么簡單。
有些虧損的文旅項目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通過真正的旅游收入來賺錢,而是想帶動項目周邊的房地產市場來發展。換句話說,這就是套了一層旅游的外衣,發展房地產業。因此,這背后一定存在更多的貓膩。
![]()
如果看整體的旅游市場數據更是觸目驚心。44家文旅上市公司,有一多半兒在今年一季度的營收全部是負數,情況相當嚴重,很多旅游公司的虧損額度普遍在1億元左右。
真的是公眾不愿意旅游了嗎?恰恰相反,當代年輕人旅游的意愿比過去任何一個年代都很旺盛,問題在于,各地文旅企業拿出來的糊弄項目,根本就難以吸引到游客。
![]()
仿古建筑群是商業街,吸引不到消費者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將近90%的受訪者認為全國各地的古鎮存在相似和非常相似的情況。所謂的古建筑群,不要說內在,就是站在外面看也高度相似,這樣的旅游景點其實就是商業街。
消費者當然不愿意買單,花錢去看相同的東西,吃著相同的食品,那何必千里迢迢去旅游呢?這就是同質化的問題。而這種問題的背后,是各地的很多文旅企業根本就不用心去考慮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
更為諷刺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國內出游的人次高達17.94億,同比增長了26.4%,旅游的總花費高達1.8萬億元,增長幅度達到了18.6%,這一組數據充分說明,人們非常喜歡出門旅游,但是人們絕對不會去那些粗制濫造的景點。
所以問題再明顯不過,各地的文旅集團早就落伍,完全不知道當代人的旅游觀念是什么。如果還是原來的思維,如果坐擁龐大的資源而不思進取,那么前面等待他們的依舊是虧損。
![]()
還有一個情況,全國各地過去一直把流量當成重要的目的和風口,尤其是靠網紅營銷的流量,認為這就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因素。可問題是,這種邏輯根本不成立,就比如在網上看起來很火爆的大唐不夜城,半年的真正營收還不到24萬元。
如果沒有真正的文化內涵,喧囂過后就只能變成一地雞毛,如果完全是靠利益引流為導向,即便把消費者忽悠過來,最終也會影響到整體的旅游品牌。沒有真正的價值沉淀,不去考慮消費者真正想要什么,自然也就不會吸引到游客的留戀和關注。
![]()
結語
各地文旅出現的虧損甚至是倒閉,其實就是一場泡沫被戳破了。這告訴人們,旅游的背后不是華麗的建筑,不是投資規模。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那么接下來還會持續虧損。
![]()
運營是需要用心打磨的,即便是文化內涵也不可能在倉促之間確立起來,需要通過運營在天長日久的打磨中一點點變得有深度。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景色,而這些景色需要用時間去沉浸式體驗,不是倉促的改造,更不是一廂情愿的華麗展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