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舊金山會議上,“聯合國”正式誕生,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分配成為最緊迫的任務。
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和蘇聯這對盟友卻出現了罕見的立場分歧,美國力挺中國成為五常之一,蘇聯卻堅決反對。
![]()
美國的戰略算盤
美國支持中國入常的決策絕非一時興起,而是基于多重戰略考量。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從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中國獨立抵抗日本侵略長達四年之久,牽制了日本陸軍主力兵力,為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爭取了寶貴時間。
美國政界普遍認為,沒有中國的頑強抵抗,二戰的進程可能會被改寫。
美國已經預見到戰后世界將形成美蘇兩極對抗的格局,急需在亞洲找到一個可靠的伙伴來制衡蘇聯的擴張。
![]()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如果能將其納入盟友體系,將形成對蘇聯的有效牽制。
羅斯福總統曾多次表示,他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穩定、與美國合作的中國,這不僅能維護亞洲和平,也能減輕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壓力。
美國還希望通過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來促進亞洲殖民體系的瓦解。
![]()
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美國希望以中國為榜樣,推動亞洲國家的去殖民化進程,從而削弱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的影響力,為美國資本和價值觀進入亞洲鋪平道路。
防范中國威脅其安全
與美國的積極態度形成鮮明對比,蘇聯對中國入常的立場卻異常堅決,反對。
![]()
主要源于蘇聯對遠東安全的長期憂慮。沙俄時期通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獲取的大片土地,特別是外東北地區,一直是蘇聯領導人心中的敏感地帶。
他們擔心一個強大的中國未來可能會提出領土要求,威脅到蘇聯的遠東戰略安全。
雖然當時中國由國民黨政府執政,但蘇聯已經預見到共產主義力量在中國的發展潛力。
![]()
斯大林擔心中國一旦起,可能會成為亞洲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反而挑戰蘇聯在國際共運中的領導地位。
此外,蘇聯還擔心中國入常會加強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蘇聯領導人清楚,美國支持中國是為了制衡自己,如果中國成為五常之一,美中在聯合國框架內的合作將對蘇聯形成更大壓力。
![]()
特別是在日本問題上,蘇聯希望獲得更多話語權,而中國的加入可能會稀釋蘇聯的影響力。
雅爾塔密約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晤,商討戰后世界格局問題。
在這個會議上,三國在沒有中國代表參與的情況下,討論了涉及中國主權的重要問題。
![]()
協定規定,蘇聯在德國投降后兩至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條件包括恢復俄國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失去的權益,如大連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等。
這些條款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當時的中國政府卻毫不知情。
直到羅斯福去世后,新任總統杜魯門才將協定內容告知蔣介石。
![]()
盡管雅爾塔協定對中國不利,但美國在后續談判中還是努力維護了中國的一些核心利益。比如在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的談判中,美國施壓蘇聯承認中國對東北的主權,只是允許蘇聯使用某些軍事基地。
波茨坦公告
隨著戰局發展,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逐漸得到法理確認。
1945年7月發布的 《波茨坦公告》 第八條明確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開羅宣言》早在1943年就已明確宣布,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在波茨坦會議期間,中國雖然沒有派代表出席,但公告發布前征求了蔣介石的同意。
![]()
公告的發布和執行過程強化了中國在戰后秩序中的合法地位,為后來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奠定了法理基礎。
蘇聯雖然在雅爾塔會議上獲得了遠東特權,但也不得不接受中國在波茨坦公告中的地位。
既想維護從中國獲取的利益,又不得不面對中國作為獨立大國崛起的現實。
![]()
聯合國成立
1945年4月25日,舊金山會議正式召開,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商聯合國憲章。
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分配上,美國力主邀請中國參加,并明確表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因為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已經得到國際公認。
蘇聯雖然最初反對,但在看到無法改變局面后,轉而提出要求增加其加盟共和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作為補償。
![]()
最終達成的妥協方案是,蘇聯和其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白俄羅斯都獲得了聯合國會員國席位,但常任理事國席位仍限定為五個,美、蘇、英、法、中。
代表團首席代表宋子文在發言中強調了中國對世界和平的承諾,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意愿。
特別是在關于否決權的討論中,中國主張慎重使用這一權力,這是負責任大國最起碼的態度。
![]()
大國博弈
國際地位從來不是別人賜予的,而是靠自身實力和貢獻贏得的。中國在二戰中的巨大犧牲和頑強抵抗,是獲得五常席位的根本原因。
大國博弈中,戰略自主至關重要。盡管當時中國國力有限,但在關鍵問題上堅持原則,維護了國家核心利益。
國際政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國支持中國入常是出于自身戰略考量,蘇聯反對同樣如此。
![]()
中國能夠成功入常,一方面是自身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大國利益平衡的產物。
他們在極其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既堅持原則底線,又靈活應對挑戰,最終為國家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