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最近在學習法語,精神狀態很法式(時而優雅時而瘋癲)。
大半夜的突然想起有句話的發音還吃不準,我就坐起來,翻出音頻跟著大聲朗讀。
月黑風高,整個北蔡只有我一個瘋女人還在學習。
你們知道我旁邊還躺著個200斤的巨嬰,是的,居然還睡同一張床。我甚至希望他由于受不了我的好學而一氣之下抱起被子去睡沙發。
然而,并沒有,看來我這種非常新穎的「 法式浪漫」 令他更加眷戀主臥了,他甚至也跟著我朗讀了起來。
![]()
現在他已經會用不標準的法語說「 你好女士我要一個閃電泡芙」 以及「 我的手機丟了」 。
也算是在努力追趕我的步伐了,每個一生要強的中國女人身邊或多或少會有一兩個逐漸開竅的男人。
畢竟全網都在擔心我又甩了孩子他爹十條街。
如今,萬里長征他總算追上來0.08米。
看來這個電烙鐵男早晚要被我馴化成智性戀。
![]()
有人肯定會問我為什么要學法語。
原因也不復雜,主要是我也在追趕著另一個男人的步伐。
這個男人就是我的娃。
所以,娃才是中年婦女的第一生產力。
曾經,我因為娃也自學成才了不少東西,包括但不僅限于雞兔同籠和大橋相遇、木工鉗工和焊工、素描和創意畫、python和scratch、自由泳和深潛、大提琴和架子鼓、推拿烘焙彎道漂移和理發……
如今娃長大了,我的生產力沒有褪色,并且學的玩意開始逐漸高端起來,比如法語。
因為我通過其他方面(例如數學,物理,編程)去追趕他是不可能了,生產力還是要看生產工具,我的頭發和腦細胞都剩得不多,還要留一些給復旦的哲學課。
![]()
拆解一下,我學法語的驅動力主要有三個:
第一,兒子在學法語,我要親自體驗一下這東西到底難不難。
第二,我跟我娃之間,需要創造一些新的共同語言。
第三,以后帶娃去法國時我冷不丁蹦出來幾句地道法語,他會覺得我很厲害。
先說第一點。兒子在密大學的第二外語是法語,當初他選這門課的時候,我屬實是有點震驚的。
看來,自己想學的東西,再難都覺得簡單。
他也喜歡數學和物理,前幾天考試得了滿分。對咱們中國公立高中教出來的理工男來說,漂亮國大一的數理化,怎么形容呢,「 這個課就好像是在哄幼兒園小孩」 。所以難度全落在英語和法語上。
足以看出,我兒子對法語是非常有熱忱的,那就意味著他能學好。所以我斗膽一試,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不難。
![]()
再說第二點。眾所周知,理工大直男兒子的特征之一就是話少,分享欲幾乎為零。
我跟我娃現在隔著一萬多公里,12小時的時差,以前住一塊兒的時候都說不上幾句話,現在更是溝通主要靠猜。
我每天都得認真做著加減法,經過深思熟慮的遣詞造句才給他發個消息,思考著如何不動聲色地不被察覺地又讓他覺得被打擾地慫恿他盡可能多分享他的日常。
經常是——我晚上發個消息,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收到他的回復,回復基本上是不超過一行字。
當媽的總是嫌娃給的信息太少,但娃們可能覺得你們大人好煩,怎么什么都要知道?

我兒子這個人吧,只有當你跟他談到他感興趣的話題時,才會主動、熱情,并能回復超過10個字。
跟他談物理我又不會,跟他聊數學我又沒這個本事,那么跟他切磋法語總行吧。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昨天我問他要不要毛毯,他不回我,于是我一咬牙發了一條法語:S'il vous pla?t répondez-moi.
好家伙,沒過3秒鐘,他回復了!
![]()
有種「 老板的消息不回,女朋友的消息秒回」 既視感。
但無妨啊,這不正好驗證了我又找到了精準打擊的方向了嗎。
所以娃大了我們也要調整心態,你以為人家還是隨便弄個會唱歌的鴨子就能圍著你團團轉的年紀啊!
現在這種不好控制的男青年,你得靠智取。
這不就又提升了我的生產力了嗎,不但自己學了法語,還在溝通中知道了s'il vous pla?t得放在最后。
這種只有我們學法語的人之間才有的高端對話,誰懂啊,孩子他爹也只能望而生畏。
![]()
關于第三點。我承認我學法語是有點功利心在里面的,都一把年紀了,沒點實際誘惑在的話,很難堅持。
其實從我娃上小學開始,他就習慣看著我一會學這個一會學那個。
即使是在最焦慮抓狂的高中三年,我也沒停下自己讀書,所以我兒子很習慣我這個中年老母把自己卷成個讀書狂魔,在這種大框架的人設底下,那一點點功利心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現在的問題還是在他爹那兒,全網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替他捏把汗,生怕差距過大,我把他甩了。
![]()
不過還有一點也挺重要的。
眾人只能聯想到學習的苦,但我確實嘗到過學習的甜頭。
尤其是作為一個百忙之中抽空學習的中年老母,簡單來說大概就是:只有在沉迷學習的時候,我才是自己的自己。這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聽懂。
都說父母養育子女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過程,這話真的只有當孩子遠走高飛之后才能理解啊。說實話,從安娜堡送完娃回到上海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好像還處在「 戒斷期」 ,感覺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就想躺平,徹底放松。
不少人問我想不想娃,其實比起想娃,更需要調整的是我得開始適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十幾年來一直有個娃在身邊,好多東西都是因為有孩子而「 被迫」 做的,比如一些社交,一些外出,一些「 表演型積極向上」…… 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這些東西就都消失了,雖然是好事,但想要適應總得有個過渡。
![]()
我仔細想了一下,這種情緒的低落主要還是源于對娃的愧疚。
前些年我沒怎么管他,孩子就好像自己生長起來,現在我突然把他弄到那么遠的地方去又自己生長一次,就感覺我為孩子啥都沒做過似的,所以有種愧疚和自責。
但是又一想,什么都沒做可能也是一種「 做了」 ,這個深奧的話題,在我學了哲學之后,在腦子里反反復復,愈演愈烈。
直到我開始學法語,好了,有限的大腦空間終于不能同時容下哲學和法語,哲學思辨讓路,現在我滿腦子都是小舌音和陰陽性,比哲學還煩。
但又一想,就算不為任何人而學,也不為任何目的而學,學了也沒啥大用,但這個過程卻是獨屬于我自己的。
![]()
本文轉載自格十三(ID:GSSW13)。作者: 十三姐,高人氣豹紋體質作者,集親子/情感/生活畫像于一體的城市女性代言人。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