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飛60趟,買304瓶茅臺?!”
某地,一名男子憑借航空公司的免費機票福利,一個月內往返貴州60趟,瘋狂購買茅臺酒304瓶!
本以為這是一場完美的“薅羊毛”行動,沒想到航空公司突然改變規則,拒絕其繼續購買茅臺,男子一怒之下將航空公司告上法庭!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01案例回顧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案發當時,張先生是某航空公司的鉑金會員,享有免費升艙、里程兌換免費機票等多項特權。
作為一名茅臺愛好者,張先生敏銳地發現了一個“商機”——貴州當地茅臺價格比上海便宜不少,而自己手頭的里程積分足夠兌換大量免費機票!
于是,張先生開始了他的“茅臺之旅”。
2023年3月,張先生幾乎每天都要飛一趟貴州,有時甚至一天往返兩次!他的行程表密密麻麻,上海-貴陽-上海,貴陽-上海-貴陽……
機場工作人員都認識了這位“空中飛人”,每次看到他拖著行李箱過安檢,里面裝的全是茅臺酒。
“這位先生真是茅臺的忠實粉絲啊!”安檢員小王后來回憶道。
一個月下來,張先生總共飛行60趟,購買茅臺酒304瓶,平均每趟能帶回5瓶左右。
他頓時感覺自己找到了“財富密碼”:“免費機票加便宜茅臺,這不是穩賺不賠嗎?!”
可好景不長,4月初的一天,張先生照常準備兌換機票時,客服卻告訴他:“先生,很抱歉,您的里程積分使用已被限制。”
“什么?!為什么突然限制?!”張先生瞬間瞪大眼睛。
客服解釋道:“根據公司最新規定,會員里程兌換需要符合正常出行需求,您的使用模式被系統識別為異常。”
張先生當即質疑:“我是合法購買機票,合法使用會員權益,你們憑什么單方面改變規則?!”
航空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會員政策,這在會員協議中有明確說明。”
這件事一出,網友炸了:
“人家合理利用規則,你們玩不起就改規則?”
“航空公司這是明擺著的霸王條款!”
“一個月60趟,這兄弟是真的狠啊……”
張先生越想越氣,于是將航空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恢復其正常會員權益,并賠償經濟損失。
那么,從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爭議:航空公司單方面限制會員權益是否合法?消費者“薅羊毛”行為是否受法律保護?
根據《民法典》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本案中,張先生作為航空公司的鉑金會員,雙方之間存在服務合同關系,航空公司應當按照約定提供相應的會員服務。
但根據《民法典》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義務。”
律師這么看:
張先生的行為雖然在技術上符合會員協議,但其一個月飛行60趟購買茅臺的行為明顯超出了正常出行需求,違背了里程積分設立的初衷。
航空公司在會員協議中確實保留了調整政策的權利,但突然限制已有會員權益,且沒有提前告知,程序上存在瑕疵。
經過多輪庭審和調解,最終雙方協商:航空公司恢復張先生的部分會員權益,但設置了合理的使用限制;張先生則承諾將里程積分用于正常出行需求,不再進行大規模商業性購買。
03深刻教訓
免費機票薅羊毛,航空公司玩不起就改規則?
薅羊毛本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過度“薅羊毛”可能觸及商家底線!
張先生一個月60趟的瘋狂行為,確實超出了常人想象。正如網友所說:“這已經不是薅羊毛了,這是把羊給薅禿了!”
從消費者角度看,合理利用會員權益無可厚非,但應當在誠信原則框架內行使權利。
從商家角度看,設置會員政策時應當更加謹慎,避免被過度利用,但也不能隨意改變已有規則。
有網友熱議:“這哥們是真的狠,一個月飛60趟,光是在飛機上的時間都夠上班了!”
也有網友表示:“航空公司設置了游戲規則,就要承擔被玩家鉆空子的風險,不能玩不起就掀桌子。”
更有理性網友指出:“雙方都有問題,消費者過度薅羊毛,商家規則設計不當,最終還是要靠法律來平衡各方利益。”
本案給我們的啟示是:
1.消費者行使權利要適度,過度薅羊毛可能面臨法律風險。
2.商家制定規則要周全,不能隨意變更已有約定。
3.誠實信用是底線,任何一方都不能突破這個原則。
對于此案您怎么看?歡迎您留言談談。
聲明:本文內容基于真實案件改編,當事人姓名及相關信息均已進行匿名化或虛構化處理,旨在保護個人隱私。文章僅以案例形式為大眾提供法律知識普及,不構成任何法律建議或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