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健康報社主辦的“推進基層醫療提質增效 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建設——內分泌代謝科體重管理項目”走進上海,多位內分泌領域專家就醫院健康體重管理門診建設及基層特色健康體重管理模式進行了交流分享,旨在促進肥胖診療的標準化與規范化。
![]()
會前,內分泌代謝科肥胖診療聯盟組織來自全國40多家醫院的專家,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肥胖減重門診進行了參觀調研。
![]()
![]()
![]()
據聯盟秘書長王瑾介紹,自內分泌代謝科肥胖診療聯盟成立以來,已有2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成為聯盟的成員單位。針對當前公立醫院健康體重管理門診面臨的實際問題,聯盟將在開發健康體重管理處方、組織院際間交流和專科醫護人員培訓、協助醫院建設宣教小屋等方面作出努力,賦能公立醫院健康體重管理門診建設。
健康體重管理的“戰場”在不斷前移
“肥胖不只是體重秤上的數字、視覺上的觀感,更關系著許多人和許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康,同時也深刻影響著健康中國建設的成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副院長范曉彧表示,健康體重管理的“戰場”在不斷前移,如何讓大醫院技術沉下去、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得住、讓管理鏈條不斷線,需要各級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一起努力。為此,醫護人員不僅需要致力于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也要主動走進社區、貼近病患,傾聽他們的真實需求。
![]()
![]()
![]()
上海市長寧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潔表示,肥胖及其相關慢性病已經成為影響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基層是慢性病防控的主陣地,而健康體重管理是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的關鍵抓手。作為區域醫聯體建設的牽頭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積極推進區域慢性病防治體系建設,在健康體重管理的臨床服務、科研創新與社區聯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其獨具特色的“五張處方、十病共管、社區聯動”模式實現從社區篩查、門診診療到隨訪管理的全流程閉環。這一模式不僅體現了三級醫院多學科協作的優勢,還發揮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作用,使健康體重管理從單點診療向全程化、系統化、屬地化轉變。
![]()
![]()
![]()
王潔呼吁,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推動社區聯動、分級診療、全程管理的健康體重管理模式進一步體系化、規范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健康體重管理范式,使其能夠在更多的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多學科協作與社區聯動是肥胖診療必由之路
結合會前開展的參訪活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黃珊講述了醫院肥胖減重門診的建設歷程。自2016年設立以來,門診相繼融入中醫特色減重技術,組建多學科協作團隊,實現信息化管理。目前,由內分泌科牽頭組建的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實行“五張處方、十病共管、社區聯動”減重理念,以內分泌科為核心,聯合營養、中醫、運動康復、心理等多科室實行中心化多學科合作。
![]()
![]()
![]()
黃珊介紹,“五張處方、十病共管、社區聯動”減重理念的提出,源于肥胖及相關慢性病防控的客觀需要。在與肥胖相關的疾病中,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10種疾病最為常見。對此,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基于多學科協作理念,讓患者在內分泌科等5個科室分別完成相應評估,為其提供營養、藥物、中醫、心理、運動“五張處方”,以加強常見慢性病管理。而在社區聯動方面,醫院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和社區健康體重管理門診建立服務協同與雙向轉診關系,一方面推動健康科普進學校、樓宇,另一方面賦能基層實現診療流程規范化、診療方案個性化。
營養處方是“五張處方”的核心
在對“同仁模式”的深度解讀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醫學院肥胖研究所名譽所長鄒大進將其概括為“五張處方,管好體重;十大慢病,共管共治”。
肥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肥胖的并發癥。鄒大進指出,以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為代表的四大慢性病,都跟肥胖有很大關系。對此,“同仁模式”以“十大慢病,共管共治”為抓手,積極推行以營養處方為核心的“五張處方”,通過內分泌、運動康復、心理、中醫等相關科室凝聚合力,實現了“五根手指”攥成“一個拳頭”,共同幫助患者做好健康體重管理。
![]()
![]()
![]()
通過分享案例的方式,鄒大進介紹了“五張處方”的實際應用:醫院曾接診一名體重205.7公斤,伴有心衰、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多種嚴重并發癥的危重患者。通過運用營養、藥物、中醫、心理、運動等“五張處方”,患者的生命體征得到穩定,成功減重43.7公斤。在患者身體狀況改善后,醫院為其進行了減重手術,術后繼續進行健康體重管理。目前,該患者術后已總計減重106公斤,所有代謝指標恢復正常。
基層健康體重管理需充分發揮社區優勢
上海市長寧區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高曉珺從基層角度闡述了“五張處方”在社區的落地路徑。她建議,基層健康體重管理工作應充分發揮社區家庭醫生團隊的居民黏合度較高以及貼近居民、長期隨訪、醫防融合等優勢,打造健康體重管理門診及轉診模式。同時,要在上級醫院指導下,探索打造自己的健康體重管理模式和上下級聯動的轉診模式。
![]()
![]()
![]()
高曉珺介紹,目前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青少年、白領和慢性病患者三大人群分別設立了體重管理營。以青少年健康體重管理營為例,今年7月開展的“青少年健康體重管理營公益項目”為期28天,設置營養、運動、中醫和情志干預4個模塊,采用醫、康、養、健、心“五位一體”的健康模式,解決青少年常見的體重問題,成效顯著。
合理用藥已成肥胖診療的關鍵手段
科學、合理使用減重藥物已成為有效管理體重和改善并發癥的關鍵手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奚劉清圍繞減重藥物規范化使用的獲益進行了分享。
![]()
![]()
![]()
奚劉清表示,目前相對安全的藥物包括奧利司他、GLP-1受體激動劑(如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GLP-1/GIP(胰高血糖素樣肽-1/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多肽)雙受體激動劑(如替爾泊肽)等。在療效上,新型GLP-1受體激動劑的減重效果(10%~25%)顯著優于傳統藥物和生活方式干預。
展望未來,奚劉清指出,肥胖診療將呈現三個趨勢。一是精準治療。根據腦饑餓型、腸饑餓型、低代謝型、情緒型等不同的肥胖分型,采取不同的用藥方案,實現個性化的靶向治療。二是關口前移。《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強調對肥胖癥進行早期干預和長期管理。在體重出現上升時即啟動健康體重管理計劃,而非等到并發癥出現甚至加重后再尋求治療,有助于實現更早干預、更大獲益。三是管理模式優化。我國肥胖診療模式目前已從單學科管理轉向多學科中心化管理,未來需向分級管理的方向努力,完善一、二、三級醫院之間的協同聯動。
此次會議還展示了新加入聯盟的第7批9家成員單位名單。黃珊表示,期待各單位以聯盟為平臺,將“同仁經驗”分享至全國,共同賦能基層醫療,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貢獻更大力量。
附件:
第7批9家聯盟成員單位名單
![]()
![]()
文:陳遠
編輯:嚴少衛
審核:王小雪 劉陽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