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貸直通車”辦理授信居全省首位
“生豬貸”活體抵押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三資”改革經驗獲得國家肯定
在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方面
佛山成果顯著
10月28日上午,佛山市召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成效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佛山市在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方面的實踐與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
![]()
攝/鄧錦壕
202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7.57億元,同比增長5.1%,佛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43485元,城鄉居民收入比例持續縮小到1.61:1。
都市現代農業已成為佛山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和“百千萬工程”的堅實產業支撐。主要有以下亮點:
01
市場賦能:推動生產轉型提質
將全市47.64萬宗集體資產數字化,繪成“一張圖”,建成佛山市農村集體“三資”智慧云平臺,為農業發展構建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的要素市場平臺。截至目前,平臺累計交易額突破602億元,平均溢價率超過7.9%,為村集體直接增收44億元。同時也吸引各類工商資本關注農業,跨界投資農業。2023年以來,全市共落地農業產業重點項目70個,投資總額200億元。
連續舉辦三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建設3個省級預制菜產業園(數量全省第一),吸引安井食品、眾口味食品等頭部企業落戶。
創新點狀供地,疏通農業產業土地要素堵點。2024年支持鄉村重點產業項目11個,成功解決用地需求超300畝,有效突破了鄉村產業“項目落地難”的瓶頸。
02
金融賦能:推動產業加速擴張
在全省率先推出8個市級創新險種,包括淡水水產養殖保險、花卉苗木天氣指數保險、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等。近三年,全市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13.8億元,提供了403億元的風險保障,惠及投保主體超4.1萬戶/次,保費收入增長率和賠付增長率均走在全省前列。
與9家銀行簽訂戰略協議,創新推出150余個涉農貸款產品。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佛山大力推廣“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平臺,農戶在田間地頭就能申請貸款。該平臺已累計辦理授信93億元,惠及主體4.7萬戶/次,授信金額和筆數均居全省首位。
創新推出“生豬貸”活體抵押貸款,破解了養殖戶無固定資產抵押的難題,該模式被國家鄉村振興局列為全國典型案例。
開展龍頭企業全覆蓋走訪行動,推動何氏水產、杰大飼料、金禾面粉、環球水產等16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6.3億元。
03
科技賦能: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種業創新。“廣明2號”白羽肉雞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并實現出口,“廣弘3號”小白雞填補了我國華南地區自主創新研發小白雞的品種空白,“優鱸3號”“鼎鱖1號”等10個水產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梁氏水產獲評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級大口黑鱸良種場。
搭建橋梁。舉辦佛山市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組織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等全國科研院所專家與佛山農業企業互動對接交流,集中展示了250余項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并現場簽約了一批轉化項目,總金額達1250萬元。
廣泛應用智能化設施裝備。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3.44%,歷史性實現“佛山水稻本地烘干”。創新推廣“生豬上樓”等集約化養殖模式,美神養殖、南海揚翔2個樓房養豬項目落地投產。大力發展設施漁業,推動養殖池塘工廠化、智能化改造,致力破解傳統養殖模式瓶頸。 今年新增工廠化養魚項目12個,新增養殖水體近5萬立方米。高端智能化溫室大棚在蝴蝶蘭育種和種植領域廣泛應用,蝴蝶蘭每畝產值高達50萬元,引領農業現代化轉型。
熱點問答
問
近期,佛山市印發了《佛山市漁業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全市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漁業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生產方式更趨綠色生態。請問佛山將如何具體落實這個目標,推動漁業從“量大”向“質優”轉型升級?
第一,優化漁業養殖結構。積極引進新的高質養殖品種,逐步降低高密度養殖的傳統養殖品種的占比,如這幾年我們積極引進馬來西亞的皇帝魚(蘇丹魚)、泰國的筍殼魚、淡水澳洲龍蝦等,都有很好的市場表現。同時,我們還積極拓展用飼料養殖鱖魚的新賽道,鱖魚養殖面積持續增加。我市目前已呈現出優質養殖品種多樣化發展的趨勢。比如,2024年鱖魚產量同比增長18.4%;羅氏沼蝦產量同比增長23%;蘇丹魚、筍殼魚、淡水澳洲龍蝦、羅氏沼蝦等共計約1.45萬畝。
第二,推廣綠色生態養殖模式。目前已經根據調查成果形成了養殖投苗密度指引,科學引導養殖戶采用適宜密度的養殖方式。其次,針對池塘生物圈養護技術、淡水魚無抗養殖技術等模式開展試點9個,其中市農科所主推的養殖池塘生物圈養護技術應用面積已達4000余畝。此外,大力推進工廠化養魚,通過設施化、智能化技術實現健康生態養殖,聯合多部門研究出臺光伏、用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措施。
第三,提升水產種業競爭力。目前全市建立了11個科研平臺,共有10個水產新品種通過了國家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數量上,除廣州外我市位列全省地級市第一。另一方面,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我們推動積極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良種場,今年有3家企業申請創建省級良種場。此外,我們不斷增強水產育種硬件水平,先后建成“廣東省鱸鱖種質資源庫”“廣東省級鱸鱖遺傳育種中心”,大大提升了水產種業科研基礎設施水平。
問
佛山的“信貸直通車”辦理授信居全省首位。“生豬貸”活體抵押入選全國典型案例,政府如何控制這類創新金融產品的風險?如何確保這些金融活水能公平惠及更多中小農戶?
市農業農村局堅持“政策引導、信息共享、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強風險管控,主要有:第一,在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貸款方面,每月及時將農業產業園、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農戶的生產經營信息和政策性農業保險信息提供給銀行機構;第二,在整村授信方面,通過農村集體“三資”智慧云平臺,將村集體的“資源、資產、資金”等信息實時共享給銀行機構;第三,在貸款擔保方面,積極引入廣東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服務,可為單個農戶貸款提供10萬-300萬元的擔保額度,可為單個企業貸款提供1000萬元以下的擔保額度,擔保期限不超過3年;第四,在信用認定方面,每月將農戶和農業企業的最新信息報送給市發改部門,錄入佛山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第五,在貸款審批方面,銀行機構通常會進行前期調查核實工作,嚴格把關貸款項目的真實性、合理性。
在此工作中,為積極推動金融活水公平惠及更多中小農戶,市農業農村部門聚焦“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痛點問題,“快、準、新”創新金融服務。主要從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著力推動“數字金融”廣泛應用電子平臺,實現快貸、易貸。積極宣傳推廣農業農村部的“農業信貸直通車”平臺,農戶和農業企業可通過手機登錄“農業信貸直通車”小程序就可申請辦理貸款,真正實現“忙在田間地頭,農業貸款不愁”。同時,發動各金融機構建立貸款微信小程序,農戶通過手機申請,銀行經后臺審核,雙方不見面就可實現貸款到賬。如:建設銀行通過“裕農通”小程序,今年以來共發放花卉、漁業等農業貸款1.7億元。
二是著力推動“綠色金融”優化審批條件,適應農戶多樣化需求。建立貸款審批綠色通道,不斷優化各類貸款產品審批相關條件,創新投放“條件靈活、利率實惠、無抵押擔保、貸款期限長、貸款額度高”的授信產品,讓從事種植、養殖業的散戶和產業鏈相關主體也能得到貸款支持。
三是著力推動“普惠金融”加大創新貸款產品,及時投放新的產業領域。近年來,佛山現代農業逐步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養殖池塘改造、預制菜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工作加快開展,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銀行機構同步創新推出一系列無抵押貸款、產業鏈貸款等產品,切實讓貸款跟著項目走,貸款跟著產業走。
問
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入選了農業農村部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市農科所今年圍繞都市現代農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重點攻關方向和發力點是什么?
第一,強化科技研發,筑牢農業根基。近三年,我所先后成功選育水稻新品種4個(農莉占1號、源苗占、奇新絲苗、野源占2號)、花卉新品種4個(粉冠火焰蝶蘭、華鳳蘭、銀爪小鳳蘭、玉清蘭)、蔬菜新品種1個(綠旺3號絲瓜)。同時,開展本地特色農業產業相關技術研究,如功能性水稻的研發,高明粉葛、合水生姜等脫毒苗研究及豇豆等常見農產品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
第二,強化技術服務,助力產業發展。今年以來,累計推廣種植優質水稻品種面積50000余畝,發布病蟲情報10期,聯合發布水稻氣象服務專報25期,都市農業氣象服務專報17期,累計舉辦技術培訓班60余期、培訓學員4500余人次,開展科技服務近700次,服務人次達18000余人。
第三,強化基地建設,提升示范推廣水平。重點抓好示范基地和重點實驗室建設,今年9月份,佛山市農科所成功入選了農業農村部“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這是自2020年以來第三次成功入選國家級基地。另外,2025年佛山市良種良法展示推廣活動正在籌備中,與往年相比,本屆增設了玉米、水產兩個專業分會場,其中,水產專場最早將于11月7日開幕,玉米分會場在11月中旬開幕,主會場在12月2日開幕。
第四,強化科普教育,傳承農耕文化。通過“建隊伍、建農場、辦展覽、授課程”四大內容,不斷推動農耕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近兩年以來,我所先后舉辦科普講座20余次,聽課學生3200余人次。
![]()
佛山發布編輯部
編輯:馮園芳
審校:吳嵐嵐、馮翠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