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晤之前,美國卻出臺了一部“豪豬法”,為什么叫“豪豬法案”?究竟有何惡劣影響?美國究竟有什么圖謀?
![]()
中美第五輪會談結束,美國財長貝森特說中美已經達成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框架”,涉及到了稀土、芬太尼、TikTok等各自關切的敏感問題,貝森特還暗示中美元首10月30號將會在韓國進行會晤。據悉,中方于10月30號-11月1號訪問韓國,而特朗普早前的計劃是10月29號-30號訪問韓國,中美元首確實存在著會晤的時間點。中美元首會晤之前,美國卻通過了一部“豪豬法案”,給這次中美高層會晤蒙上了陰影。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會參議院近期通過多項法案,其中有4個法案涉及到了中國臺灣,而且還包括了所謂的“豪豬法案”,該法案的全名實際為《為區域同伴提供險惡環境下的升級保護法案》,這個法案為何又會被戲稱為“豪豬法案”呢?
![]()
豪豬這種動物,其實跟刺猬一樣,也渾身都是刺。不過豪豬的刺更長、更銳利、易脫落且具有倒鉤,能主動攻擊;而刺猬的刺較短、密集、不脫落,主要用于蜷縮防御。所謂“豪豬戰略”,就是將臺灣武裝成“滿身是刺的豪豬”。為了達成“豪豬戰略”,這份法案的主要內容就是,簡化、縮短對臺灣軍售的流程,讓臺灣享有與北約盟友同等軍售待遇。
據悉,日本韓國都不是北約的成員國,但是在待遇之上,都與正式成員國沒有多大區別:只要是去購買美國武器,在資金、審批、時間等問題之上美國都會大開方便之門。比如說重大軍售需要美國國會通過,之前重大軍售的數額起步是1400萬美元,但是現在提高到了2500萬美元,也就是說,2500萬美元以下的軍售案,可以直接走快捷通道。再比如,重大軍售案,之前的國會通知時間是至少30天,然后被削減到了15天。總之,美國為了更快更好的將臺灣地區武裝成為一個“滿身是刺的豪豬”,可謂是絞盡腦汁。
![]()
美國處心積慮將臺灣地區打造成“武裝豪豬”,究竟有沒有用呢?其實用處根本就不大,臺灣就那么點大的地方,沒有戰略縱深,怎么武裝都沒用。美國既不敢跟解放軍開戰,也不敢出售特別先進的武器給臺灣地區,只敢兜售一些落后的庫存貨,來賺取一些外匯罷了。
“豪豬法案”在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島內,島內網友一針見血指出,“美國通過的對臺法案還少嗎?那不過是想榨干臺灣人的錢罷了!”“軍品一直不交貨,現在還想再開單,真懷疑這是吃傭金的。”
![]()
但凡是美國軍企敢參與對臺軍售,基本都會遭到中方的制裁。就在9月下旬,商務部還把3家美國軍火商給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對此表示,任何人、任何組織在臺灣問題上玩火,包括參與“武裝臺灣”,都不可能全身而退,勢必付出慘痛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