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你說這中美談判,誰占了便宜?看表面,美國財長說得天花亂墜,好像占盡上風。
可你品品咱中方那句回應,味道立馬就變了!
真正的贏家,從來都不是嗓門最大的那個。
美方高調宣布“戰果”:中國又賣稀土又買大豆?
談判剛一結束,美國財長貝森特就興沖沖地跑到媒體面前,像報喜一樣說開了,按照他的說法,中國方面主要做了兩大讓步:
第一,同意把對稀土出口的管制措施推遲一年再實行;第二,答應恢復購買美國的大豆,而美國給出的交換條件呢,就是放棄了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的念頭。
這么一聽,好像確實是美國贏了,中國讓步了,畢竟,稀土這玩意兒可是個寶,高科技產業都離不開它,咱們管起來是理所應當的。
![]()
貝森特等人走出會場
而美國大豆,之前因為貿易戰,咱們買得少了,現在恢復購買,看起來像是咱們在妥協,貝森特的這番表態,顯然是說給美國人自己聽的,想顯示一下談判的“勝利”。
中方回應四兩撥千斤:短短四字,意味深長
面對美方單方面、略帶渲染的宣布,咱們中方的反應那叫一個沉穩,咱們的商務部發布通報,壓根沒接美方那些具體話茬,僅僅用了四個字來定性這次談判——“初步共識”。
這四個字,學問可大了,“共識”說明大家確實談出點東西,但“初步”二字,就像踩了一腳剎車,明確告訴所有人:這離最終拍板還遠著呢,別高興得太早!
這既是對事實的陳述,也是對美方過度解讀的一種無聲反駁。
更妙的是咱們的談判代表、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的表態,他非常直接地點明了關鍵:“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
”這句話聽起來平平靜靜,但分量極重,這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訴世界,談判桌上,美國人的嗓門是很大,態度是很橫,但咱們中國維護自家核心利益的腰桿子更硬,一步都沒讓,這簡直就是對著美方那種“我們贏了”的調調,輕輕地但非常有力地打了一下臉。
![]()
李成鋼接受采訪
外媒也沒閑著:質疑聲四起,美方說法漏洞多
有意思的是,這回不光咱們覺得美方的話有水分,連國際上很多知名的媒體也紛紛站出來表示懷疑,可以說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大”。
像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就潑了盆冷水,說這個框架協議離真正落地還差著十萬八千里,現在慶祝為時過早。
![]()
美財長貝森特 資料圖
英國的路透社則更細致,他們發現貝森特光說中國要買大豆,可具體買多少、什么時候買,這些關鍵細節一概沒有,這不是在給美國的豆農“畫大餅”嗎?
法國的法廣電臺更是直接反問:中國有那么傻嗎?會在美國沒有對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等重大問題做出承諾之前,就輕易把稀土和大豆這兩張好牌先打出去?
這些質疑都不是空穴來風,另外,這位美國財長貝森特以前是干對沖基金的,老本行就是玩金融、搞投機,他的話在市場上是真是假,本來就得多留個心眼。
所以,他這番急著表功的話,可信度自然就又打了個折扣。
談判如博弈:真正的贏家不看誰說得好聽
說到底,這種大國之間的貿易談判,就跟下象棋一樣,講究的是謀略和定力,而不是看誰嗓門大、誰話說得漂亮,美方急著宣布結果,有它國內政治的需要,比如要給國內的農場主和商界一個交代。
而中方選擇冷靜、克制地回應,恰恰體現了自信和底氣,咱們更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協議能否真正落地,而不是口頭上的虛名。
這次吉隆坡的談判,與其說是達成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協議,不如說是雙方又一次互相摸清了對方的底線和牌路。
真正的博弈還遠未結束,但從這次雙方表態的對比來看,誰更沉得住氣,誰手里握有的主動權更大,明眼人心里應該都有桿秤了。
結語:
所以啊,咱們普通老百姓看國際新聞,也得學會撥開迷霧看本質,美國財長說得天花亂墜,不一定就是真相。
咱們中方那句沉穩的“初步共識”和堅定的“維護利益”,背后才是真正的力量和智慧,這場中美之間的貿易博弈,是一場持久戰,絕不是某個人說兩句漂亮話就能解決的。
接下來的日子,咱們還得擦亮眼睛,靜觀其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