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時候,楊瀚森、余嘉豪、曾凡博。林葳,可以說,他們給咱們中國男籃制造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當時,我們憧憬著這個到來的新賽季,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賽場和領域能夠發光發熱。
![]()
但是,等到夏天過去了,新賽季慢慢到來了,才發現情況似乎不太一樣。
首先是曾凡博,才打完兩場中國賽的季前賽,不對,準確點來說,就打了一場,然后就被裁掉了,等于他壓根就沒等到新賽季的到來,就已經是“失業”了。
這一下,“留洋”的大軍就已經是少了一個了。
再接著就是余嘉豪,在很多球迷的印象當中,西乙聯賽的水平壓根就不比CBA強太多,應該來說,他是可以有個不錯表現的。
![]()
沒想到,他來到了之后,整個表現也是非常的掙扎。
仔細看了兩場比賽之后才發現,西乙聯賽的水平還是要比CBA高出不少的,對于余嘉豪來說,確實是沒有那么的簡單。
只能是先適應比賽的節奏和強度,然后再去從中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慢慢的一點點來補強自己。
說白了一句話: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接下來就是楊瀚森,應該來說,他本是最被寄予厚望的那一個,但是,從過去的3場比賽來看,還是有一點點的“差別”。
![]()
其實,這個完全是可以提前想到的,因為,楊瀚森效力的是NBA,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籃球聯賽,這里對于球員的要求甚至可以說已經是到了嚴苛的地步,而在這里生存也是異常的艱難。
不要說是第16順位了,就算是“狀元”也要有兌現天賦的表現才可以,要不然,也是從哪里來的回到哪里去,反正,這里是絕對不養任何的“閑人”。
再加上楊瀚森此前也沒有美國籃球的經歷,整個環境和賽場對他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就這還是夏天參加了夏季聯賽,還有開拓者一系列的活動之后,才有的效果,要不然,可能更加的迷茫和無措。
![]()
從現在來看,反倒是此前最不被看好的林葳,他的整個適應程度是最好的。
NCAA的比賽強度不低,可是他還是能夠非常有效的去展現自己的能力和球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就算是這樣,綜合來看,今年夏天的“留洋”大軍也是有點低于預期了。
不過,個人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首先,能夠勇敢的走出去,選擇挑戰自己,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這幾位如果留在CBA,那一定是薪資待遇高高的,戰術地位高高的。
![]()
可是,出來了之后,拋開薪資先不說,至少戰術地位都沒有在CBA那么高了。
這種落差,其實是很不好接受的,也是不容易調整的。
到現在其實我們更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對于年輕球員的期望到底是什么,難道就是非要他們走出去之后就一定揚名立萬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不是也不能。
對于國內聯賽來說他們是天之驕子,可是走出去去到高水平聯賽他們就是一個普通球員甚至是極其邊緣的球員。
所以,想要功成名就那是何其的難。
![]()
很多時候,真的是沒有人為他們鼓掌,他們只能站在場邊為隊友鼓掌。
但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職業生涯最為重要的是那一份經歷,只有先經歷,才有可能去成長,最后,達到夢寐以求的高度。
不過,最最重要的還是成長和進步。
因為,原地踏步是做不到的。
所以,致敬每一個敢于走出舒適圈的中國男籃球員,你們都是好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