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全國悄然興起了一陣"戒煙風暴",中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已降至23.2%。曾經那些嚷嚷著"戒不掉"的老煙槍們,為什么突然開始主動放下手中的香煙?
健康危機
當身體開始發出警報信號時,再固執的煙民也不得不正視現實。調查數據顯示,58.7%的吸煙者出于健康原因考慮戒煙,這個比例遠超其他因素。
![]()
煙草燃燒產生的7000多種化學物質中,有250多種有害物質和60多種致癌物。隨著煙齡增長,這些毒素在體內累積,最終引發各種健康問題。許多40歲以上的煙民開始出現晨起咳嗽、痰多、氣短等癥狀,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二手煙的危害同樣不容忽視。河南一男子43年煙齡,長期在家吸煙,最終導致不吸煙的妻子患上肺癌晚期。這樣的案例如當頭棒喝,讓更多煙民意識到吸煙不僅傷害自己,更會殃及家人。
![]()
煙霾的危害覆蓋從胚胎發育開始的全生命周期。二手煙中約60%的多環芳烴、70%的尼古丁和80%的煙草特有亞硝胺會沉積在室內物體表面,形成三手煙。即使極低濃度的煙霾暴露,也可能通過長期累積造成健康危害。兒童、孕婦、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因生理特點,更易受到煙霾危害。
年齡越大,戒煙率越高的現象也印證了這一點。當身體機能開始下降,各種慢性疾病找上門來時,戒煙往往成為挽救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
科學戒煙
過去,戒煙主要靠意志力"硬扛",成功率僅為3%-5%。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需要科學干預和長期管理。
近八成的人認可藥物輔助對戒煙的有效性,這一認知轉變,為提升戒煙成功率筑牢了關鍵前提。如今,尼古丁替代療法、酒石酸伐尼克蘭片、鹽酸安非他酮緩釋片等常見戒煙手段逐步普及,讓戒煙擺脫了 “純靠意志力硬扛” 的單一模式。
![]()
以酒石酸伐尼克蘭片為例,它通過精準阻斷體內尼古丁受體發揮作用,一方面能有效緩解戒煙初期的戒斷不適,比如煩躁、焦慮等;另一方面可削弱吸煙時帶來的愉悅感,減少復吸誘惑。按規范療程服用 3 個月,該藥物的戒煙成功率能突破五成。即便對于吸煙史長達二三十年的重度煙民,依托這類科學藥物治療,同樣有機會實現成功戒煙。
![]()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提升,戒煙門診已成為戒煙者的重要支持渠道。北京朝陽醫院戒煙門診負責人梁立榮指出,近年就診人數顯著上升,日均接診量穩定在 25 人次上下,較門診初期增長近 3 倍。在專業指導下,超過 95% 的就診患者會選擇借助戒煙藥物開展輔助治療,以提高戒煙成功率。
不過,戒煙藥物的普及仍存在明顯瓶頸。當前戒煙藥物的整體使用率仍低于 5%,核心制約因素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戒煙藥物暫未納入醫保報銷范疇,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二是全國范圍內戒煙門診的數量仍較為有限,難以覆蓋更多需求;三是公眾對藥物輔助戒煙的認知存在明顯不足,部分人對藥物效果和安全性存在顧慮。
![]()
與此同時,一些關于戒煙的認知誤區正在被糾正。比如"吸煙多年再戒煙已經沒有意義"的觀點,醫學研究證明戒煙任何時候都不晚,只要戒煙1個月、3個月、半年、1年就會有明顯的身體器官功能改善。
再比如"不往肺里吸就不會影響健康"的說法,實際上香煙中的一氧化碳通過口腔黏膜彌散吸收入血的速度很快,焦油也會影響口腔黏膜、牙齦,甚至引起舌癌、牙齦癌、咽喉癌。
![]()
社會環境
控煙宣傳的覆蓋面持續擴大,為戒煙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63.9%的調查對象在過去30天內看到過控煙信息,互聯網控煙信息的接觸比例更是達到40.1%,較2022年上升了5.1個百分點。
無煙環境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北京為例,《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10年來,室內工作場所二手煙暴露率從35.7%降至16.7%,下降幅度超過50%。餐館、酒吧等娛樂場所的二手煙暴露率也大幅下降,分別從89.5%和65.7%降至54.0%和30.2%。
![]()
更為重要的是,控煙措施的健康效應開始顯現。根據數據模型測算,《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10年來,共避免了56554例急性心肌梗死、422355例慢阻肺病和2398例兒童哮喘住院。
上海等城市更是開始治理"游煙族",在多個網紅地標場所推進室外游煙治理。針對室外排隊等候區、人行道和路口紅綠燈等候區域、商場及商務樓出入口、學校門口、醫院大樓門口等八類重點場所嚴控游煙。
![]()
另外,隨著煙草稅收政策的調整,香煙價格持續上漲,原本幾塊錢的煙現在都要十幾塊。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不少煙民被迫選擇戒煙來減輕經濟負擔。調查顯示,85.8%的吸煙人群每天吸煙高達11-20支,相當于每天要抽一盒煙,按目前價格計算,年花費數千元甚至上萬元。
家庭責任
25.3%的吸煙者因家人或伴侶要求而考慮戒煙,這一比例雖然不及健康因素,但同樣不可忽視。特別是當煙民成為父母后,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戒煙往往成為必然選擇。
![]()
家庭二手煙暴露率從2014年的39.8%下降至22.9%,降幅達16.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背后,許多煙民開始意識到,吸煙不僅是個人行為,更關系到家庭成員的健康和幸福。
"無煙家庭"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小手拉大手"的活動讓更多孩子參與到家庭控煙中來。當孩子稚嫩的聲音說出"爸爸別抽煙"時,往往比任何勸說都更有說服力。
戒煙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支持。當前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戒煙率為22.6%,距離2030年吸煙率低于20%的目標仍有差距。
![]()
但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科學戒煙方法的普及以及社會控煙環境的改善,這場"戒煙風暴"正在改變著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從身體警報到科學戒煙,從社會環境到家庭責任,多重因素共同推動著這場靜悄悄的健康革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