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 為什么孩子小學初中都挺聰明, 一到高中就開始沉船?
我想說, 那不是沉船, 那是從泳池被扔進了大海。
小學是游泳圈,初中是漂流艇, 高中是鯊魚出沒的公開水域。 以前學得好,是因為水淺。 現在成績掉,是因為水深。
不是不會游,而是換了泳道。
![]()
說白了, 小學初中那點光鮮成績, 有相當一部分是“雞”出來的。
各種補課、刷題、強化訓練、模擬地獄模式, 孩子從九歲開始就被“算法化學習”。 會套路,不會思考; 會答題,不會提問。
表面上學霸人設穩如老狗, 實際上內核是“應試AI”, 一旦離開題庫系統,立刻藍屏。
所以進入高中, 別的孩子一遍就懂, 他得反復背三遍、四遍。 別人舉一反三, 他只會“舉過就忘”。 到最后不是笨, 是學得太“像機器”。
機器沒有靈魂, 就沒有理解力。
![]()
另一撥學生呢, 初中沒怎么卷, 天賦有點溢出。
輕輕松松考上重點高中, 一開始還挺自信, 結果發現, 原來全班都“人狠話不多”。 自此以后, 曾經的“全校第一”, 變成“倒數不太遠”。
他們心里那個落差, 比期中考試的數學題還難算。 從被夸成天才, 變成求老師別點名。 自尊心先崩,再崩學習。
最后不是不會學, 是心氣沒了。
有人說, 這是優勝劣汰, 是“真實實力”的回歸。
也有人說, 這叫“重新洗牌”。 我倒覺得, 這更像一次“人格重建”。
有的孩子學會了堅持, 有的孩子學會了認輸, 而有的孩子, 學會了接受平凡。
真正的學習能力, 不在題海, 在腦海。
真正的成長, 不是成績上揚的曲線, 而是掉下去后,還能重新往上爬的勇氣。
![]()
所以當孩子成績開始下滑, 別急著罵, 別慌著補。 先讓他喘口氣, 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塌方, 只是下坡路太陡。
成長這事兒, 誰都得摔兩跤。 小學和初中教的是“會”, 高中才開始教“懂”。 懂得自己是誰, 懂得什么叫努力不是萬能。
如果還能撐住, 那就不算輸。 如果還能笑著學, 那就是贏。
畢竟,人一輩子, 不可能永遠是第一名。 但能在跌倒后, 繼續做題的, 都是真正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