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書壇,他的崛起堪稱一部從鄉村走向殿堂的傳奇。他個子不高,一雙深邃的眼睛里藏著對書法線條的極致敏感與創作直覺。他操著一口帶著鄉音的普通話,聽來別有韻味。恰如他的書法,有一種“欲說無言”的佳境妙處。這種境界,正如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所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人們說他的書法有倪元璐的影子,但在我看來,他早已脫胎換骨。他以“煮湯”之法熔鑄百家,從漢隸的雄健樸茂、魏晉的蕭散風骨,到唐代的法度森嚴、宋代的尚意抒情、元代的復古儒雅、明代的狂放意趣、清代的碑學興盛,再到當代的視覺構成,皆化為筆下養分。他敢于“捅破天”,以非凡的勇氣突破書法創作的天花板,熬出“濃而不膩、清而不淡”的獨特韻味,終成獨樹一幟的“金光圖式”。
![]()
這種“金光圖式”,是他在章法、結字、墨法以及意境營造上的全新創造,更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覺醒與頓悟的體現。他巧妙融入西方格式塔心理學“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美學理念,同時賦予其東方的哲學內涵,形成了克萊夫?貝爾所說的“有意味的形式”。他的結字奇崛多變,收放自如;墨法枯潤相生,層次豐富;章法大開大合,虛實相生。他憑直覺運筆,寫出的線條既果斷又靈動,既連綿又勁挺,既剛健又溫潤,共同營造出深邃悠遠的意境。這一切共同構成了脫胎換骨的“金光圖式”,已然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觀者的心中。
如今的他,藝術風骨日臻醇厚,這份風骨正源自他對自己藝術道路的堅定自信。正如《文心雕龍》所言:“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正是在數十年如一日的筆墨實踐與文化思考中,才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書法金光大道。
文/莊木弟,來源:當代書學講堂)
作品欣賞
![]()
![]()
![]()
![]()
![]()
![]()
![]()
![]()
![]()
![]()
![]()
![]()
![]()
![]()
![]()
![]()
書法家簡介
![]()
呂金光,山東臨沂人,博士。現為山東藝術學院、四川大學教授、博導,兼任韓國世翰大學與泰國烏隆他尼皇家大學教授、博導。全國高等書法教育學會副會長。曾為四川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四川省學術學科帶頭人,四川省書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多次擔任中書協主辦的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評委,全國藝術基金項目評委,全國社科基金項目評委。
書法作品榮獲:
2006年 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二屆“蘭亭獎”藝術獎三等獎
2012年 中國書法最高獎第四屆“蘭亭獎”藝術獎三等獎
2009年 論文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
2009年 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蘭亭獎”藝術獎提名獎
2007年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三等獎
2008年 全國第二屆草書藝術家的大展一等獎
2009年 四川省政府巴蜀文藝獎一等獎
2014年 第八屆巴蜀文藝獎特殊榮譽獎
書學理論研究方面:
撰寫發表了80余萬字書學理論文章,共發表6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在權威期刊A刊、B刊、CSSCl刊等重要期刊發表32余篇學術論文,如《文藝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光明日報》《人大復印資料》《西南民大學報》《中國書法》《藝術百家》等。
2009年 論文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
2004年 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討論會
2009年 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八屆書學理論討論會
2006年 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覽論壇
2009年 學術論文在“當代書法三十年”征文中獲獎
共培養90多位碩士、博士研究生,70多位中書協會員,指導參加中書協展覽獲獎入選150多人次,研究生理論在cssci刊以上刊物發表110多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