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著傾盆大雨,我騎著電動車,雨衣被狂風吹得噼啪作響,手機導航顯示目的地是城西一棟老舊小區。送餐三年,我從沒見過這么奇怪的備注:「請一定要親自敲門,很重要,謝謝。」
車子停在小區門口,保安大爺打量我一眼,揮手讓我進去。五號樓六單元,沒有電梯的老樓,我頂著雨爬到六樓,敲響了602的門。
"來了來了。"門內傳來一個老人的聲音,腳步聲由遠及近。
門開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大媽,約莫六七十歲,穿著整潔的家居服,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然而,當她看清我的臉時,笑容突然凝固了。
"是...外賣嗎?"她的聲音有些顫抖。
我點點頭,遞過袋子:"您好,您的紅燒排骨套餐,一共三十八塊。"
大媽接過袋子,突然抓住了我的手腕:"小伙子,我給你一千塊,和我一起吃這份外賣,行嗎?"
我愣住了,手里的雨水順著袖子滴落在門口的地磚上。一千塊?這是什么情況?難道是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看著她渴望的眼神,我猶豫了。我還有五單要送,雨越下越大,推遲送餐會影響評分。但這位老人家的眼神中透著一種說不出的孤獨和期待。
"就一會兒...我兒子說今天會回來看我,但他又臨時加班了。"她的聲音低了下去,"我做了一桌子菜,都涼了..."
我的手機響了,是平臺催單。
"大媽,我..."我正想拒絕,卻看見她眼里閃爍著淚光。
我該怎么辦?
![]()
"阿姨,我進來坐一會兒吧,不過不用給我錢。"我最終還是走進了她的家。
屋內干凈整潔,一張方桌上擺著四五道家常菜,還有兩副碗筷,菜已經涼了,上面覆著一層油膩。墻上貼著一張全家福,照片里的老人笑得燦爛,身邊站著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
"您先別急著吃外賣,我幫您熱熱這些菜吧。"我放下外賣袋,走向廚房。
"不用麻煩了,都涼了。"老人家嘆了口氣,"我叫張秀英,你呢?"
"我姓王,您叫我小王就行。"我把涼掉的菜端進廚房,重新加熱。
張大媽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眼神不時飄向門口:"我兒子說他今天一定回來,今天是我68歲生日。"
我的心猛地一揪。廚房里,鍋里的菜發出滋滋的響聲,我看見架子上擺著幾個相框,都是她兒子從小到大的照片,最近的一張已經是幾年前的了。
菜熱好后,我把所有菜都端上了桌:"來,張阿姨,咱們吃飯吧。我還從來沒吃過這么豐盛的晚餐呢!"
張大媽拿起筷子,突然放下:"你先別急,我兒子可能馬上就到了,我們等等他。"
窗外雨聲淅瀝,敲打著玻璃,像是無數細小的手指在輕輕敲門。她的目光不斷地看向門口,每一次腳步聲響起,她都會微微挺直腰背,然后又失望地低下頭。
"您兒子在哪工作啊?"我試探性地問道。
"他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管,可忙了。"張大媽的眼睛里閃爍著驕傲,"從小他就聰明,考上了重點大學,畢業后直接進了外企。現在啊,朋友圈都是出國旅游的照片,可威風了。"
我點點頭,看了一眼時間,已經過去半小時了,我的手機響個不停。
"阿姨,要不咱們先吃吧,您兒子來了再熱一次也不遲。"
張大媽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她給我盛了滿滿一碗飯,夾了好幾塊紅燒肉放在我碗里:"多吃點,你們送外賣的不容易,還要淋雨。"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親,她也總是這樣,把最好的菜夾給我,自己卻只吃一點青菜。
"您有幾個孩子啊?"我問道。
"就一個,他爸早走了,就剩我和兒子相依為命。"張大媽邊說邊夾菜,"他現在工作忙,很少回來,已經三個月沒見了。"
餐桌上的氣氛有些沉默,只有筷子碰撞的聲音。突然,張大媽的手機響了,她迅速拿起來,臉上露出期待的笑容,可看到屏幕后,笑容又消失了。
"兒子說今天又來不了了,臨時有個會議。"她放下手機,聲音里滿是失落。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低頭吃飯。桌上的菜很豐盛:紅燒肉、清蒸魚、白切雞、炒青菜、湯,還有一碗飯上面插著一根蠟燭。
"今天是我生日,"她自言自語般地說,"我想著他能回來,特意做了這些他小時候愛吃的菜。"
我看著她蒼老的臉,心里一陣酸楚。或許在她兒子眼里,工作、會議、應酬都比老母親的生日重要吧。
"阿姨,我陪您過生日。"我突然說道,拿出手機給平臺打了個電話,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今天的單不送了。
張大媽驚訝地看著我:"你不送外賣了?"
"今天是您的生日,應該有人陪您。"我笑著說,拿出那根蠟燭,點燃它,"來,許個愿吧。"
燭光映照在張大媽的臉上,她的眼睛濕潤了:"我就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有空常回來看看我就好了。"
蠟燭吹滅了,我們繼續吃飯,氣氛也漸漸輕松起來。張大媽給我講她年輕時的事,講她兒子小時候的趣事,講她一個人是怎么把兒子拉扯大的。
"他小時候最淘氣了,有一次..."她邊說邊笑,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仿佛年輕了許多。
吃完飯,我幫她收拾碗筷,洗了碗。張大媽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塞給我:"這是一千塊,你拿著,今天耽誤你工作了。"
我連忙推辭:"不用不用,我就是來陪您吃個飯,不能收您的錢。"
張大媽固執地把信封塞進我外賣包里:"拿著吧,我知道你們送外賣的不容易。當媽的,看見年輕人吃飽了,心里就高興。"
臨走前,張大媽又從冰箱里拿出一盒蛋糕,是她為兒子準備的:"帶回去吃吧,別浪費了。"
我接過蛋糕,心里酸酸的。在門口,我忍不住問道:"阿姨,您兒子多久沒回來看您了?"
張大媽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說:"去年春節來過一次,待了半天就走了。"
"那您平時怎么生活?有沒有人照顧您?"
"我身體還好,能自己照顧自己。"她笑了笑,"他每個月都按時給我打錢,就是太忙了,回不來。"
我突然明白了,這一千塊錢對她來說,或許是希望能換來一點陪伴,哪怕是一頓飯的時間。
"阿姨,我能留個電話嗎?以后有空我來看您。"我說。
張大媽的眼睛亮了起來:"好啊,好啊!"
走出小區時,雨已經停了,夜空中透出幾顆星星。我騎上電動車,心里想著那位孤獨的老人。在我們忙著追逐事業、財富的時候,是否忘記了最重要的親情?
回到出租屋,我打開了手機,給很久沒聯系的母親發了個視頻通話。電話那頭,母親驚喜的聲音響起:"兒子,你今天怎么想起給我打電話了?"
"媽,我想您了。"我說,聲音有些哽咽。
那晚過后,我養成了定期去看張大媽的習慣。有時帶些水果,有時只是陪她聊聊天。她總是熱情地準備一桌飯菜,仿佛我是她的親人。
三個月后的一天,我又去看她,敲了半天門也沒人應。鄰居告訴我,張大媽的兒子終于來接她去城里住了。我松了一口氣,但不知為何,心里還是空落落的。
門把手上掛著一個塑料袋,里面是一封信和幾個保溫盒。信上寫著:"小王,謝謝你這段時間的陪伴。兒子來接我去城里住了,我特意做了你愛吃的菜,放在保溫盒里。照顧好自己,常給你媽媽打電話。"
我站在空蕩蕩的樓道里,眼淚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那一千塊錢,我至今沒舍得花,它提醒著我: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比金錢更珍貴,那就是陪伴和關愛。無論多忙,都別忘了常回家看看,因為家里有人在等著你回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