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船長與船
我家對門新搬來一戶人家,男的姓王,約莫四十歲上下,自稱是做“自由職業”的。搬來第二天,他就敲開了我家的門,笑容可掬地遞上一袋水果,說是遠親不如近鄰,以后多關照。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我和妻子也客氣地回應,覺得有個熱情鄰居也不錯。
沒想到,這“熱情”很快就變了味。
就在他搬來第三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正準備吃飯,門鈴又響了。開門一看,王先生搓著手,臉上堆著略顯尷尬的笑:“那個……不好意思啊,我家燃氣灶好像有點問題,打不著火,物業下班了,你看……能不能在你們家蹭一頓?就一頓!”
妻子心軟,看他說的懇切,便同意了。一頓飯下來,他倒是很健談,天南海北地聊,把我和妻子都逗笑了。臨走時還一再道謝,說第二天就找人修灶。
結果第二天晚上,差不多同一時間,門鈴又準時響起。門外還是王先生,理由變成了“灶具零件沒到,還得再麻煩你們一頓”。妻子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無奈,但還是讓他進來了。
從此,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王先生來我家蹭飯,從“偶爾”變成了“日常”。理由五花八門:今天“忘買菜了”,明天“工作太忙沒空做”,后天甚至“聞著你們家飯香,就饞這一口”。他總能找到登門的借口,而且時間掐得極準,幾乎總是在我們剛擺好碗筷的那一刻出現。
我和妻子都是普通的上班族,每天下班趕回家接孩子、做飯,已經夠疲憊了。現在憑空多出一張嘴,不僅增加了開銷(他飯量還不小),更打亂了我們家的生活節奏和難得的家庭時光。我們委婉地暗示過幾次,比如吃飯時間故意拖晚,或者在他敲門時假裝沒聽見,但他要么耐心地在門口等,要么鍥而不舍地按門鈴,直到我們開門。
我們也嘗試過更直接的方式。妻子有一次做菜故意做得很咸,難以下咽,他居然一邊喝水一邊夸“下飯”;我干脆在飯桌上只擺了一碟咸菜和幾個饅頭,他也能就著咸菜啃下三個饅頭,還嘖嘖稱贊“原汁原味”。有兩次,我們明確說:“王先生,今天不太方便。”他立刻擺出一副可憐相:“就一頓,就一頓,我明天一定自己解決!”可到了“明天”,他又會準時出現。
臉皮厚到這種程度,我和妻子都感到束手無策。直接撕破臉趕人?畢竟是鄰居,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鬧太僵也不好。可這樣下去,我們家快成他的公共食堂了!
這種憋屈的日子持續了整整兩個星期。我和妻子不勝其煩,精神都快衰弱了。女兒也悄悄問我:“爸爸,那個王叔叔為什么總來我們家吃飯呀?他是不是沒有家?”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忍無可忍,決定使出“殺手锏”。
那天是周五,我提前跟妻子通了氣。下午,我主動敲開了王先生家的門,臉上擠出熱情的笑容:“王先生,你看你搬來也半個月了,我們還沒正式歡迎過你。明天周六晚上,我們準備幾個好菜,請你務必賞光,來家里吃個便飯,咱哥倆好好喝兩杯!”
王先生一聽,眼睛頓時亮了,忙不迭地答應:“哎呀!這怎么好意思!太客氣了!一定來,一定來!”
周六傍晚,王先生準時赴約,還假模假式地提了一小串葡萄。餐桌上,我確實準備了比平時豐盛的菜肴,但也僅此而已。妻子配合著我,在廚房慢吞吞地“忙碌”,遲遲不把主菜端上來。
飯局開始,我絕口不提動筷子,而是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瓶低價高度白酒,給他滿上,然后開始了我精心策劃的“表演”。
我緊緊抓著他的手,開始大倒苦水。從公司領導如何刁難,到同事間如何勾心斗角;從每月房貸壓力多大,到孩子輔導班費用多高;從身體如何亞健康,到對未來如何迷茫……我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不給他任何插嘴和吃飯的機會。
他幾次想抽出手夾菜,都被我用力按住,被迫聽著我的“悲慘世界”。他臉上禮貌的笑容漸漸僵硬,眼神開始游離。
眼看鋪墊得差不多了,我話鋒一轉,進入正題。我用力拍著他的肩膀,語氣無比“真誠”:
“王哥啊!(我擅自提升了親密度)不瞞你說,兄弟我最近遇到難處了!你看我這房子貸款,下個月就要逾期了!銀行催得緊啊!孩子下學期的學費也還沒著落……咱們這么好的鄰居,你看……能不能先借我五萬塊應應急?下個月……不,下下個月!我一定還你!”
“啊?五……五萬?”他聲音都變了調,結結巴巴地說,“兄……兄弟,你……你這……我……我哪有什么錢啊!我那個自由職業,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
“王哥,你別謙虛!”我繼續“熱情”地逼近,“你看你天天這么悠閑,肯定是有家底的!幫幫兄弟,就周轉一下!”
“真沒有!真沒有!”他慌亂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音,“我……我忽然想起來!我還有個特別重要的線上會議!對!會議!差點忘了!我得馬上回去!你們……你們慢慢吃!”
說完,他幾乎是手腳并用,狼狽不堪地沖向門口,連那串帶來的葡萄都忘了拿,拉開門就竄了出去,速度快得像一道閃電。
聽著門外急促遠去的腳步聲,我和妻子對視一眼,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世界,終于清靜了。
妻子把一直溫在鍋里的主菜端了上來,我們一家三口,終于吃了一頓久違的、安穩的、沒有外人在場的晚餐。
大約兩個小時后,我和妻子的手機開始像抽風一樣,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微信提示音更是連綿不絕。
我拿起手機一看,是小區業主群。里面已經炸鍋了。
好幾戶人家都在@我,或者直接發語音、文字詢問:
“@701陳先生,你對門的王先生是不是也天天去你家蹭飯啊?”
“我的天!他也去你家了?他也跟我借錢了!說老婆生病要手術!”
“他也跟我借了三千!說老家房子塌了急用!”
“他在我家蹭了快一個月飯了!昨天剛跟我借五千交物業費!我沒給,他今天就不來了!”
“這是個專業蹭飯加騙錢的啊!大家警惕!”
“@701陳先生,你是怎么把他弄走的?快傳授一下經驗!”
我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信息,恍然大悟。原來這位“自由職業”的王先生,是把我們整個小區當成了他的“食堂”和“提款機”啊!難怪他蹭飯技巧如此“嫻熟”,臉皮如此之厚。
我笑了笑,在群里回復了一句:“沒什么經驗,就是請他吃了頓飯,順便跟他借了五萬塊錢。”
群里沉默了幾秒鐘,然后爆發出一連串的“大拇指”和“笑哭”的表情。
從那以后,王先生再也沒來敲過我家的門。甚至在樓道里碰見,他都像見了鬼一樣,立刻低下頭,加快腳步溜走。
至于他后來有沒有再去騷擾其他鄰居,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對付這種把別人的善良當軟弱、把鄰里情誼當工具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覺得,你比他更“需要幫助”,更“走投無路”。
有時候,魔法打敗魔法,才是最高效的解決方式。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素材來源于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