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認為呢?
1. 師生間有良好教學關系,教師尊重學生,接納學生,信任學生,激勵學生,保護學生私密領域。絕大多數學生能從老師的目光和活動范圍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親近;所有學生都被接納,沒有學生被歧視和被放棄;學生生命狀態舒展自然,課堂上生機勃勃;學生身心、家庭財產等隱私得到尊重和保護。
2. 有清晰明確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材料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等進行理性分辨和梳理;能清楚地說明“學生要學的東西是什么”“學到的東西會是什么”,在教學中體現主要學習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3. 教學內容對學生具有合理性、內在感召性和挑戰性。教學內容和要求能體現立德樹人、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學習內容對學生構成了挑戰并且適合他們學習,教學內容的處理和表現對學習者具有一種內在的感召性,學生體會或理解了學習該內容對自身的意義和價值;教學內容考慮了對學生帶來的可能影響。教學內容對多數同學構成了適度緊張的能力(智力或體力)挑戰,使學生能在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發展。
4. 教學內容具有邏輯性、關聯性、遞進性、結構性、發展性。開展有學科前后關聯、跨學科關聯和教學與生活關聯的教學,有生活邏輯和有學科邏輯的教學,面向未來發展、面向生活的教學,進行以概念建構和運用為本的教學。
5. 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盡量少講或不講。教學要努力促進思想而不僅僅是提供思想,培養學生思維既問題發現與解決能力,進行以思維、理解為核心的教學;引導學生具身學習,多通道學習、多體驗學習。
6. 提供恰到好處的學習支持。用導學案、多媒體等途徑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使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對象、要求、方法清楚明白。運用人工智能助學助思,拓展與外部世界、人類智慧的關聯。
7. 課堂氛圍、學習方式與教學內容性質、教學目標的實現相匹配。根據不同的學習材料、不同的學習內容匹配多樣的學習方式,使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形式更融洽地統一,追求教學實效。學習方式和學生個體學習風格匹配,因材施教。
8. 課堂氛圍積極向上、合作友善。學生之間彼此接納、互幫互學、友善關愛;教師有較高的教學熱情和期盼,關注自身成長和進步,注意向學生學習,致力教學相長。
9.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指向學習的態度、行為和方法,鼓勵異見和質疑,多維度支持和鼓勵學習。課堂評價真誠具體、主要指向過程和增值,以評價促進學習,以評價改善學習。
10. 學生有審視和感受成長變化的機會。注意課堂活動小結和課后小結,引導學生學習反思,學生從小結和反思中獲得經驗,學習遷移和運用,增強學習效能感,增加學習信心和熱情,改善學習元認知,學會學習。
你認為呢?
歡迎訂閱
《中國教師報》
方式一: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1-192
方式二:掃描二維碼一鍵訂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成都大學陳大偉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