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飛江北》第173期
《蘇超球王》來襲
因為“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爆火,“體育精神”在剛剛過去的夏天,尤為熱烈。
就在最近,新區企業頭條視聽(江蘇)傳媒有限公司(后簡稱“頭條視聽”),把這份屬于綠茵場的拼搏與熱愛“搬”上了屏幕。他們推出的83集短劇《蘇超球王》,以“蘇超”為背景,講述了一群草根球員為足球夢想和城市榮譽而戰的故事。劇集一經上線,便收獲了近3000萬的播放熱度。
![]()
從早期拼節奏、強沖突的“抓馬”劇情,到如今追求內涵、貼近現實的精品內容,微短劇正在以更接地氣、更受歡迎的形式,實現強勢“出圈”。而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內容藍海中,不乏新區身影,這里的短劇產業正蓄勢待發,準備講出更多精彩的故事。
![]()
01
《蘇超球王》上線
故事設定在“蘇超”聯賽連續舉辦二十年后。主人公羅朝曾是第一屆“蘇超”公認的球王,但因為“反派”陷害而隱姓埋名。在遭受外界的質疑和同行的嘲諷后,羅朝和兒子羅雄始終沒有放棄對足球的熱愛。他們堅持捍衛足球的純粹,用行動詮釋“榮譽可毀 信仰不滅”的體育精神。
“‘蘇超’聯賽舉辦以來,迅速吸引全民關注,成為江蘇本土現象級體育IP。我們作為省屬國企,如果能通過我們所擅長的短劇載體,讓更多人感受到江蘇的多元魅力,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頭條視聽總經理柳昭君說。
![]()
據悉,該劇采用了“聯合投資、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與短劇頭部企業合作完成,劇中出現了常州恐龍園、江蘇各地特色美食等江蘇文旅元素。劇集既響應了“微短劇+文旅”的行業融合趨勢,又通過“對抗金元足球、堅守純粹足球精神”的劇情內核傳遞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公司將以此為契機,探索主旋律題材的商業化開發路徑,力爭達成文化傳播與市場回報的良性循環。
題材有熱度、內容有賣點,這部《蘇超球王》國慶節期間一經全網上線,便立即收獲近3000萬熱度。
“目前‘蘇超’系列第二部《蘇超風云之將軍好球》也已順利殺青,正在快速推進上線前籌備工作,預計11月中旬與觀眾見面。”柳昭君介紹。
02
微短劇聯盟,新區來了
快速躋身藍海、以產品破局出圈,其實頭條視聽的成長故事,只是新區數字視聽產業蓬勃發展的一處縮影。就在頭條視聽公司所處的揚子江數字視聽產業園里,還有50余家數字文化企業接連傳出好消息。
![]()
例如,百川短劇堅持“文化產業是‘慢活’,我們打的是‘持久戰’”的理念,不斷推陳出新,一年產出微短劇產品近200部,擁有近千部短劇版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出品的微短劇《何苦相思煮余年》,一經上線就取得了好成績——24小時播放量突破5億、48小時內票房超1000萬元。
如今,百川科技團隊還打造了兩款短劇APP,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活超20萬,海外市場盈利持續增長。
![]()
百川短劇劇組照
與百川短劇同一棟樓的“鄰居”南京智影,則是一家直接瞄準海外創作市場的公司。他們推出的北斗智影AI創作者中心,目前已匯聚6000名創作者,以模式創新降低出海門檻,實現規模化收益。
還有技術創新與市場口碑雙豐收的炫佳科技,他們自研的Kino-AIGC視聽制作模型平臺已實現AI全流程制作覆蓋,能夠最大程度幫助制作企業提高效率、提升品質。近日,公司還發布了全新的KinoxAI Agent視頻工廠,進一步以AIGC技術助力微短劇行業騰飛。
![]()
自身快速發展之外,“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共識,正在新區短劇企業間形成——
前幾天,由新區團隊百川短劇、炫佳科技、揚子江數字視聽產業園,聯合南京花笙書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花生短劇)、江蘇網絡文學谷、南京天影寧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的南京微短劇產業聯盟成立。
他們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致力于打通從創作到發行的全產業鏈鏈路。據悉,聯盟首批會員已經近百家。
“這個聯盟不僅僅是企業的簡單聚集,它更是一個強大的產業助推器,能夠有效打破行業信息壁壘,實現文旅、技術、渠道等資源共享。”柳昭君說,“作為南京短劇行業的一員,我們非常看好南京微短劇聯盟的價值,它對公司的發展來說,將會是‘賦能+搭臺’的雙重助力。”
![]()
當微短劇的風吹到了江北,這里,正在春風后生出一片又一片生機勃勃的草原。
素材來源|科投集團、南京新聞、頭條視聽
文 | 周琴
發布 | 徐雅瑩、吳小榮
審核 | 王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