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關于印度空軍放話,說要把PL-15E型空對空導彈的相關技術,復用到印度自己研制的阿斯特拉-MK2型空對空導彈上的說法,正在網絡上甚囂塵上。還有些反賊在渾水摸魚,說我們在5·7空戰中打出去的PL-15E型空對空導彈,有未引爆彈藥什么的……
![]()
總而言之,情況一片混亂。那么問題來了,在5·7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打出去的所有PL-15E型空對空導彈,到底有沒有所謂的“未爆彈藥”?印度想用PL-15E空對空導彈的技術逆向仿制,以此來提高自己阿斯特拉-MK2型空對空導彈的技戰術水平,這操作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嗎?
所謂的“未爆彈藥”
首先明確一點,以目前的信息,5·7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發射出去的PL-15E型空對空導彈,是否如一些知乎上的反賊說的那樣,有“未爆彈”、“質量問題”?結論是完全沒有。
![]()
以目前印度人自己拍攝的、落在地上的PL-15E型空對空導彈殘骸,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只有彈體,沒有彈頭。我們都知道,導彈彈體,也就是空對空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部分,其實就是一個填充了固體火箭推進劑的金屬或者復合材料筒子。
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推力,完全看發動機裝藥牌號,火箭發動機澆筑和雕刻構型等等。火箭發動機燒完之后,整個彈體就是一個空殼,就跟你小時候放炮炸了之后,剩下來的鞭炮紙殼一樣。
![]()
而空對空導彈真正核心的部分,是在火箭發動機前邊的艙段——從后往前,分別是導彈的自動駕駛儀、導彈戰斗部、導彈制導雷達和伺服系統等。
導彈自動駕駛儀包括有導彈的飛控計算機、舵機、陀螺儀等等,是一枚導彈真正的大腦。
導彈戰斗部則一般使用連續桿戰斗部,戰斗部核心裝填高能炸藥,外部則是重重疊疊交疊在一起、首尾相連的金屬桿狀物,起爆后金屬桿會自動彈開,像“鏈鋸”一樣切割敵機機體,同時在戰斗部部分還安裝有激光近炸引信。
![]()
導彈導引頭和伺服機構則是導彈上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還有配套的轉向架,制冷系統等附屬設備,用于探測敵機位置。探測到敵機位置后,由導彈的自動駕駛儀根據引導律,指引導彈飛向目標。
抵達目標附近時,激光近炸引信啟動戰斗部摧毀目標,完成作戰程序。如果沒有擊中,則在滿足一定條件時啟動自毀程序,引爆戰斗部避免泄密。
![]()
所以,從印度撿到的PL-15E型空對空導彈來看,目前我們看到的所有導彈,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只有固體火箭發動機外殼,還有導彈主翼和尾翼,可能連著一些導彈的作動機構。
但是,導彈從自動駕駛儀開始的艙段,全部消失無蹤,只有少數炸的歪七八扭的殘骸,被印度人撿了回來。唯一一個有點價值的部分,是PL-15E型空對空導彈上的有源相控陣導彈導引頭殘骸。
![]()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所有的PL-15E型空對空導彈的戰斗部,都已經被引爆了。由于現代空對空導彈的戰斗部重量、殺傷威力都經過精心計算,炸藥的爆炸威力,一般只能確保摧毀戰斗部本身,前段制導艙段和后段自動駕駛儀,而連續桿戰斗部則采用定向爆破方式,破壞方向是一個環狀。因此,戰斗部引爆之后,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艙段保持完好反而是正常的。
事實上,根據大伊萬自己了解到的信息,5·7空戰中PL-15E的表現甚至超出了巴基斯坦空軍的預想。巴基斯坦空軍按照美軍教的戰術,一前一后發射兩發中距彈打擊一個目標,確保最大的命中概率。
![]()
結果因為PL-15E的性能太好,印度空軍戰斗力太次,據說所有的PL-15E全部都是首發命中,才導致了有幾枚PL-15E在自毀引爆的情況下,在縱深被印度人給撿到了。不然的話,印度人什么都撿不到。
殘骸帶來的影響
那么問題來了,現在印度人最起碼搞到的PL-15E型空對空導彈的殼體,可能還有一些導引頭殘骸、自動駕駛儀殘骸。那么,印度真的能利用手頭的這些PL-15E的殘骸,來復用到自己的阿斯特拉-MK2,乃至想辦法反制PL-15E型空對空導彈嗎?大伊萬認為可能性不大。
![]()
我們從分系統開始說起,目前印度人弄到的,比較完整的只有固體火箭發動機艙段,且已經燃燒殆盡了。就算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藥可以通過化驗燃燒殘留物,光譜分析等方式分析出個大概。但印度人不知道我們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澆筑藥型,不知道裝藥的雕刻細節,也不知道關鍵的雙脈沖火箭發動機原理是如何實現的,最多也就能了解PL-15E型空對空導彈的裝藥。
而裝藥其實僅僅只是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一方面,有相同牌號的裝藥,要達成相同的性能,其中的門道不是你仿制了裝藥就能做到的。更何況,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藥的批產是一個復雜的化工問題,你知道我裝藥牌號,你在實驗室里也能搓出來,但你的工業化產能跟不上,那你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
而關鍵性的飛控計算機、戰斗部、主動雷達導引頭、陀螺儀,現在來看,不是已經炸得支離破碎,就是印度完全沒有撿到。那……這還有什么好說的,沒有飛控計算機數據,你就不知道這枚導彈的飛控程序到底是怎么寫的,不知道它的引導律是什么樣的,當然也不知道它的一些預存彈道等關鍵數據。
當然,更有可能導彈內部內存都有防止被覆寫的加密程序,一旦有人試圖強行將里邊的數據導出,就自動擦除相關數據。
![]()
戰斗部其實相對來說,是印度差距不大的領域。大家都是高能炸藥,激光近炸引信,連續桿戰斗部,印度不會連這都搞不定吧?搞不定的話,看看買的R-77導彈,那有的是,也不用再來看我們的PL-15E殘骸了。
至于主動雷達導引頭,印度從撿到的主動雷達導引頭上,確實提取了一些T/R組件。同時也可以根據這些T/R組件,來估算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功率、截獲距離等數據。對于對抗PL-15E型空對空導彈,也許確實有一些好處。
![]()
但是,要做到仿制這些T/R組件,并應用在自己的阿斯特拉-MK2型空對空導彈上,問題是一樣的——差的實在太遠。印度現在有小型化的T/R組件生產能力?在我們管控稀土出口之后,怕不是更造不出來了。
因此,就目前印度撿到的PL-15E的殘骸估算,印度能掌握的,可能也就是導彈的殼體材料,導彈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藥牌號,導彈一些內部電路結構,導彈主動雷達導引頭上的T/R組件型號等。
印度國產的阿斯特拉空空彈
![]()
掌握不了的東西,例如導彈固體火箭發動機藥柱外形、雕刻細節,導彈自動駕駛儀和飛控計算機里的關鍵數據,包括彈道、抗干擾設計、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后端數據處理系統等等……
這么一對比,大伊萬的觀點,其實對于印度如何提高自己的阿斯特拉-MK2導彈的技術,用處不大。對于如何對抗PL-15E,用處也不大。我們給賣給巴基斯坦的PL-15E換一個導引頭,乃至改一改彈上的火控算法,就足以應對印度提出來的一些反制措施了。
![]()
說完了分系統,那么總體呢?印度人有可能拿著我們的PL-15E型空對空導彈搓一個類似的東西出來嗎?其實,就從分析分系統來看,就可以看出這不是個簡單的事兒了。
咱們再舉一個例子吧,以我們對AIM-7空對空導彈的仿制來看,其實我們對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麻雀仿制啟動的非常早。60年代就在越南弄到過完整的殘骸,甚至還有美軍戰斗機發射出去的AIM-7D未爆彈。
測試中的PL-4
![]()
拿回來用于仿制的PL-4項目是1966年開始立項仿制的,結果折騰到1980年,才剛剛完成樣機地面測試,測試到1985年都達不到原版彈的性能。畢竟,當時美軍已經用上了AIM-7M,我們再接著仿制AIM-7D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才被迫放棄。
而我們是什么時候才基本達到了AIM-7M的水平呢?80年代引進的意大利阿斯派德,90年代開始仿制,21世紀初才基本達到了AIM-7M的水平。這還僅僅是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麻雀,我們在有完整導彈的情況下,快折騰了二十年都搞不出來,最后還得靠意大利移交完整的技術資料,才最終搞定。
![]()
從這事兒可以看出來,印度從弄到PL-15E的殘骸,到仿制出PL-15E,差距遠得很呢——基本上就跟撿了一個煙屁股,就想手搓復刻中華煙差不多。更不用說,PL-15E和PL-15其實不是同一個東西,PL-15和改進型PL-15又不是同一個東西。更別忘了我們除了PL-15,還有更先進的新一代中遠距彈都沒有亮相呢。
所以,印度想拿著PL-15E,就趕上我們最先進的空對空導彈的研發水平?四個字——洗洗睡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