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日本歷史學家田中武之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拋出驚人觀點:東京若想終止對基輔的支持,必須滿足兩個前提——俄羅斯在烏克蘭沖突中取得勝利,以及日本脫離美國實現外交獨立。
“這兩件事缺一不可,”他強調,日本若想突破美國的外交束縛,應提前通過公共外交與未來的“戰爭勝利者俄羅斯”構建緊密聯系,其對俄方獲勝的立場表露無遺。
田中武之的言論出臺恰逢日本外交出現微妙動向。
10月24日,剛于10月21日當選日本第104任首相的高市早苗公開表示,盡管當前日俄關系陷入困境,但日本政府仍致力于推動兩國締結和平條約。
這一表態迅速得到俄方回應,俄國家杜馬代表、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阿列克謝?切帕當日便表示,從歷史維度看,與日本簽署和平條約具有必要性。
然而現實層面,日俄和解仍面臨多重阻礙。
作為日本政壇右翼代表人物,高市早苗雖釋放和談信號,但其一貫主張強化日美同盟、增加國防開支,且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這些立場與俄方訴求存在根本分歧。
更關鍵的是,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0月24日剛明確表態,因日本歷屆政府的不友好舉動,兩國雙邊合作已降至零。
![]()
歷史遺留問題更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
自二戰結束以來,俄日因南千島群島主權爭議始終未簽署和平條約。
2022年俄方曾中斷相關談判,2024年岸田政府因堅持對俄制裁,再度遭到俄方拒絕磋商。
此次高市早苗重提和談,被外界解讀為試圖在美俄之間尋求平衡的試探性動作。
田中武之的言論則暴露了日本外交的深層困境。
當前日本對烏克蘭的軍事與經濟援助已持續數年,且完全同步于美國的對烏政策。
數據顯示,僅2024年日本對烏援助就達8億美元,其武器裝備供應通道需經美國協調才能實現。
![]()
“這種依附性決定了日本難以自主調整對烏立場,”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表示,“脫離美國的前提在當前日美同盟框架下幾乎不具備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的執政基礎本身也暗藏隱憂。
她通過與日本維新會達成聯合執政協議才勉強獲得眾議院支持,而公明黨因不滿其對“黑金政治”的處理已退出執政聯盟。
在國內政局不穩的背景下,其對俄外交表態更像是爭取輿論關注的政治姿態,實際政策落地可能性存疑。
分析指出,無論是田中武之的激進觀點,還是高市早苗的謹慎表態,都折射出俄烏沖突背景下日本的戰略焦慮。
如何在美日同盟與對俄關系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考驗這位日本首相執政智慧的關鍵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