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美國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36天,打破了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關門”35天的時長紀錄。這也意味著數百萬美國人將繼續在這場無休止的兩黨扯皮中承受痛苦與恐懼。
“我累了,老大”
“關門”進入第二個月之后,“痛感”在全美正變得更明顯。
有多嚴重?先看宏觀數據。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日前表示,根據聯邦政府“停擺”持續時間的長短,預計今年四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增長率將下降一至兩個百分點。
另有估算稱,“停擺”每持續一周將給美國GDP造成約150億美元的損失。
再看微觀領域。
全美約75萬所謂“非必要崗位”的聯邦雇員被迫無薪休假,還有更多雇員無薪工作。
主要空中交通管制機構中,約一半存在人員短缺問題。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4日的最新表態是,若聯邦政府停擺持續,美國可能會關閉部分空域。
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的“斷供”,則切斷了4000多萬依賴食品券的美國人的生命線。
在互聯網上,“傷不起”的美國民眾紛紛吐槽。
美國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律師詹姆斯·科爾溫目前正被迫休假:“拿不到工資讓我很焦慮,因為我們完全不知道這次政府停擺會持續多久……這件事確實讓人感到害怕,尤其是對收入不到5萬美元的聯邦雇員,以及那些在法律上完全無法保證能拿到補發工資的聯邦合同工。”
另一位在退伍軍人事務部工作的匿名雇員表示,她在“停擺”期間被要求繼續上班,盡管會按時領到薪水,但“停擺”進一步削弱了工作人員的士氣。“這種生活方式很糟糕,作為一名聯邦雇員,現在所承受的一切會帶來一種道德上的創傷。大家都很緊張。”
空中交通管制員、堅守崗位的網友PlumbusSchleem4122表示,“現在我真是焦頭爛額,因為房貸和信用卡賬單之類的開銷讓我捉襟見肘……我累了,老大,我想辭職。”
瑪麗·馬丁在紐約布朗克斯區為一家慈善組織運營的食品儲藏室提供志愿服務。在SNAP補貼中斷后,儲藏室的人數比平時多了大約200人,許多人推著可折疊的購物車,跨越多個街區來到這里。有些人凌晨4點就來“趕早集”。
瑪麗說,她每月大約200美元的SNAP福利分給自己和兩個成年兒子,他們特別依賴這項援助。但現在,食品儲藏室成為他們唯一的指望。
極不光彩的紀錄
“美國政府創造了一項極不光彩的紀錄。”有評論指出,這次停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痛苦。回顧2018年底那次“停擺”,當時議員們至少鎖定了五角大樓等多個機構的資金,減輕了撥款中斷的全面影響。而這次可謂“毫無寸進”。
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表示,通常而言,美國政府“停擺”一個月,民眾尚能忍受,但如果停擺兩個月,就可能引發危機,關鍵是人心會動搖。
對于身處事關國家安全關鍵崗位的軍人等群體,長期拖欠軍餉會動搖國家根基。
對于聯邦雇員,由于薪水被拖欠,一部分人已開始“打零工”補貼家用,包括開網約車、送外賣等,或者干脆拋棄“鐵飯碗”去私營部門。“這反映出他們擔心今后仍會因停擺危及工作,人心浮動。”呂祥說。
對于弱勢人群和低收入群體,影響更為直接。冬季將至,SNAP斷供將使他們的生活更為艱難。“如果GDP下滑,尚有彌補機會。而一旦危機演變為社會顯性矛盾,對于美國整體形象和社會治理就是一種難以承受的負面結果。”呂祥說。
何以解憂?
美國政府這場史無前例的“超長待機”,究竟因何而起?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口中的“破局點”,到底有沒有臨近?
呂祥認為,今年的美國聯邦政府關門,根深蒂固的黨派斗爭、醫保問題的互不相讓固然都是背景,但同時也與執政當局故意制造分歧、導致兩黨對抗升級有關。
美國兩黨制下,“執政黨獨大”(總統+兩院同屬一黨)的情況并不鮮見,但以往占優勢的一方往往展現寬容、克制、合作的態度,避免激怒對方,也讓自己執政更“絲滑”——這是強對弱的基本處事方式。
然而,當前共和黨作為強勢一方,有“故意找茬”之嫌,例如向多個民主黨主導州派駐國民警衛隊等,這些都導致民主黨誓不妥協,激烈反抗。
而從民主黨的角度觀察,它處處受壓制,沒什么話語權,預算是藍色陣營唯一能“卡政府脖子”的手段,因此拼命抓住參議院“60票門檻”的“冗長辯論”權利不放。加上民主黨整體缺乏號召力,也想借這次對峙促進黨內團結,為明年中期選舉做準備。
呂祥總結,美國兩黨對峙的僵死局面堪稱史無前例,黨派利益嚴重高于國家利益。
未來局勢怎么走?
呂祥認為,有幾個觀察角度。
一是兩黨議員。
近兩天雖然個別議員軟化調門(例如民主黨領導層說“正在探討所有可能方案”),但是否有足夠的議員愿意妥協,仍不好說。
“美國明年將迎來中期選舉,現在任何一方妥協似乎都會被理解為示弱,是本黨的重大失敗。”呂祥說,“但如果僵局不解決,拖得越久問題越大。所以接下來一周雙方會設法推進臨時法案通過。”
二是特朗普的態度。
有評論認為,特朗普對政府“停擺”越來越焦慮,已發一連串社交媒體帖子表達不滿,這讓民主黨人看到希望:或許只有一位焦慮的總統才能打破僵局。
呂祥認為,相信特朗普會產生一種焦慮感,畢竟共和黨是執政的一方,拒不談判終究“不是個事”。民調也顯示更多美國受訪者將“停擺”歸咎于特朗普及其政黨。接下來共和黨同意談判恐怕是第一步。
但同時也要看到,特朗普對民主黨有很強的報復心態。過去幾年被彈劾、被判罪等對他的“情感傷害”很重,因此制造事端、打擊對手、權力擴張等“非常規”做法都超出外界想象。“接下來若要解決問題,可能需要共和黨內有影響力、與特朗普關系好的人去斡旋,讓雙方坐下來談。”
至于特朗普主張動用“核選項”——廢除參議院“冗長辯論”程序,呂祥認為此事主動權不在特朗普手中。國會規則更改若開啟先例,美國的制衡制度將受到侵蝕,產生嚴重后果。
制度被玩壞
呂祥認為,這場僵局暴露美國政治的幾個深層問題。
一是制度異化。
以“冗長辯論”程序為例,這本質上是保護少數黨發言權的制度,但在如今的美國政治中已演變為“否決政治”,這一制度設計反而成了“壞東西”。
二是權力濫用。
“根據我的觀察,從上世紀初到現在,沒見過其他美國執政者如此把制度手段當作維護自身利益、打擊對手的工具。”呂祥說,“而且有輿論反映,特朗普政府的‘財政保守主義’只針對普通民眾,對自己卻毫無節制。最近4200萬人可能沒飯吃,而海湖莊園卻在舉辦奢華派對,這種對比太明顯了。”
三是社會與政黨極化。
美國民眾不僅自身利益受到嚴重損害,還要為不斷升級的政治極化買單。
呂祥說,特朗普掌控共和黨后,現在的共和黨已經不是八九年前的共和黨了。
民主黨也在分化,議會里出現了年輕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在最近的選舉中,紐約市當選市長馬姆達尼的崛起就是信號。
“再過幾年,兩黨可能都會變成我們不認識的樣子,未來美國政治如何演化,需要持續跟蹤。”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深度 | 36天了!聯邦政府“關門”創紀錄,“痛感”在全美蔓延》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本文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蔣月
題圖來源: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