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國大豆價格還要高,巴西出口商坐地起價,只是這一次他們找錯了對象,中國買家已集體停購。那么,面對抬價的巴西大豆,中國買家都采取了哪些行動?此舉又向外界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受本輪中美貿易戰影響,5月以來,中國買家不再買美國大豆,而是將合作重心轉向巴西,讓巴西大豆占據了中國大豆進口市場的主導地位。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巴西大豆突然漲價了。
![]()
據中國大豆產業協會10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巴西大豆報價從之前的每噸580美元暴漲至每噸650美元,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11月大豆高出每蒲式耳2.8至2.9美元,而美國大豆的溢價僅為1.7美元。這個差價意味著巴西大豆每噸要比美國大豆還貴50到60美元。
巴西大豆價格突然大幅上漲,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分析認為,除了舊季大豆庫存見底、新季大豆暫未上市所造成的周期性價格波動,促使巴西大豆漲價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貿易格局改變所引發的市場投機行為。
據報道,今年1月到9月,中國市場對巴西大豆的依賴性顯著提升,自巴西進口的大豆占比高達80%,總量高達6964萬噸。這種高度集中的供需關系,讓巴西大豆出口商掌握了更多話語權,進而在中國買家面前討價還價。
不僅如此,隨著大豆出貨量激增、港口排隊時間大幅拉長,更多巴西出口商傾向于以漲價的方式,來覆蓋物流成本上漲。在巴西豆農看來,中國企業已經將巴西當作了穩定的大豆供應源,即便他們單方面上調出口價,中國買家也必須為了供應鏈穩定而買單。
![]()
然而,現實卻恰恰相反。報道稱,面對巴西大豆的不合理高價,中國買家果斷暫停采購,并將訂單轉給了同為拉美農業出口國的阿根廷。短短兩天時間里,中企就與阿根廷供應商簽訂了上百萬噸的大豆采購訂單,報價還比巴西大豆低。
有分析指出,中方之所以停購巴西大豆,最大的依仗在于我國農產品進口始終堅持多元化發展道路,而非單純依賴某個國家。要知道,在從阿根廷大量購進大豆的同時,中方也在與烏拉圭、俄羅斯等國家的大豆供應商接洽,為我國大豆缺口補位。這意味著如果巴西供應商繼續“坐地起價”,等待他們的只會是被其他國家填補中國市場這種結局。
除了“結交”更多合作伙伴,國內糧食儲備體系的有效運作模式,也讓我國有底氣跟巴西供應商“斗到底”。鑒于中糧集團手中的大豆儲備足夠全國使用三個月以上,東北地區也有豐富的大豆儲備資源。
![]()
有分析稱,中方完全可以等到新一季巴西大豆上市,再和對方商討價格問題。屆時,著急的只會是面臨大豆庫存積壓難題的巴西。總的來說,巴西農產品出口商如果想繼續吃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紅利”,在中國市場獲得進一步發展,就應該停止價格戰,回歸到正常的經貿往來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