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晨報
“松子仁怎么賣?”
“五十,算你四十好了。”
市民潘女士在路邊攤販處問價,本以為松子仁是40元一斤,稱重后卻被告知是40元一兩。潘女士不想買了,攤主開始惡語相向。此時,現場另外兩名顧客卻痛快地掏出現金購買了數千元的松子仁,并為攤主幫腔起哄。潘女士不愿與他們發生爭執,只好支付520元買下了13兩重的“天價”松子仁……
事件 稀里糊涂買下“天價”松子仁
10月21日下午3點多,市民潘女士在驅車前往母親家的途中,行至甘井子區珍珠泉路時,發現一名路邊售賣松子仁的攤販。想著給母親買點松子仁補充營養,潘女士便下車詢價。她看到攤主是一名操東北口音的中年男子,攤位前還有一男一女兩名顧客,他們一邊往袋子里裝著松子仁,一邊討論著松子仁如何“營養豐富”、“對人體好”。
“我問攤主松子仁怎么賣,對方表示50塊,算我40塊。我以為是40元一斤,覺得價格合適,就同意了。”潘女士挑選過程中,攤主又從攤位下方拿出一袋松子仁,表示這袋松子仁營養價值更高,賣70塊錢,因為剩的不多了,就一樣算40塊賣給顧客,并主動抓起這些“更貴”的松子仁往現場三名顧客的塑料袋中放。潘女士見兩者外觀并無差別,且其他兩名顧客都欣然接受,也就沒有出言反對。
![]()
圖為潘女士買的松子
然而,到了稱重的時候,攤主卻告訴潘女士購買的松子仁一共13兩,價格為520元,潘女士這才知道,原來這些松子仁的單價是40元一兩,按照一斤十兩的比例換算,一斤松子仁的售價竟然高達400元。如此“天價”顯然超過了潘女士的心理預期,她當即不想買了,然而此時另外兩名顧客卻痛快地掏出了現金付錢。
“一個花了2000多,一個花了3000多,其中有人掏出一疊百元鈔票付錢,我很驚訝。”潘女士表達了不想買的意愿后,攤主強硬地表示兩種松子仁已經混在一起了,不買不行,并開始口出惡言對她進行人身攻擊。與此同時,已經付完錢的兩名顧客也開始幫腔起哄,說起了“買不起就別問價”“摳摳索索太丟人”之類的“怪話”。潘女士不愿與這些人起爭執,無奈之下,只好支付了520元后帶著松子仁離開。
懷疑 攤主和“顧客”合伙設騙局
開車趕往母親家的路上,潘女士吃了一些松子仁,感覺味道發苦。來到母親家中,潘女士打開袋子仔細查看,發現這些松子仁表面有黑點,“看上去挺臟。”考慮到老人的身體健康,潘女士最終選擇將這些松子仁丟棄。
![]()
潘女士發現這些松子仁表面有黑點
500多元打了水漂,潘女士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回想起這次不愉快的購物經歷,她懷疑是攤主和那兩位所謂的“顧客”合伙給自己“下套”。“我懷疑攤主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思維慣性,故意模糊計價單位。隨后,他通過將兩種所謂不同價位的松子仁混合,制造既成事實,作為強買強賣的借口,防止顧客在得知真實價格后反悔。最后,那兩名出手大方的‘顧客’也可能是‘托兒’,一方面營造氛圍吸引顧客,一方面協助攤主向發現異常的顧客施壓逼迫付錢。”潘女士表示,目前已將相關情況反映給市場監管部門,希望廣大市民以此為鑒,遇到類似情況時提高警惕,不要輕易上當。
調查↓↓
交易價格高出電商售價數倍
記者在多家電商平臺上看到,大部分松子仁的價格在幾十元一斤,有些品牌的松子仁價格能達到一斤百元左右。而潘女士買到的松子仁一斤售價為400元,比大部分網售松子仁價格高出數倍。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此前國內多地曾出現“松子仁”騙局,其作案手法與潘女士的遭遇有很多相似之處。
![]()
圖為采收的松塔
2017年3月,北京朝陽公安分局呼家樓派出所破獲一起強迫交易案。此案件中,一伙人8男5女共13人在派出所轄區醫院路邊擺攤賣松子,這伙人分工明確,由一名男子望風,三名女子當“托兒”,紙牌上標注“20”字樣,紙牌下方“一兩”兩個小字被埋在松子堆里。見有事主詢價回答“20元一斤”,稱重后告知“20元一兩”,并把紙牌從松子堆里拿出展示證明。當事主打算放棄購買離開時,四個攤位人員便集體上前對事主恐嚇,脅迫事主付款。掌握該團伙的大量犯罪證據后,警方迅速出擊將13名嫌疑人全部抓獲,并當場查獲贓款2.4萬余元。經訊問,姜某(男,44歲,黑龍江人)等13名嫌疑人對強迫事主高價購買松子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延伸閱讀
親友相聚或是商務宴請,許多人都會選擇自帶酒水去餐廳。據案件聚焦報道,今年5月19日晚上,王先生和老板在招待客戶時卻發現,有人竟然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動了他們自帶的名酒。
5月19日,王先生為了晚上的商務宴請,他當天中午就陪老板從商店買了兩瓶公斤裝名酒,2025年版本,每瓶單價在4100元。
當天下午5點多的時候,他和老板帶著這兩瓶酒搭乘私家車到了餐廳。而到了晚上6點多宴請之時,一杯入喉后,老板馬上意識到這酒不對勁。

警方執法記錄儀畫面
事實上,買完這兩瓶酒,王先生就拍下了酒瓶上的防偽碼。包房里剩下的兩瓶雖說也是2025年版本的名酒,但它們不僅和王先生帶來的酒的編碼不同,而且并非真酒。
對于兩瓶名酒是否在店里被調包,老板娘陳女士和王先生一行人各執一詞。如果調包的情況確實存在,那么顯然已經涉嫌了刑事犯罪。于是,民警決定把雙方帶回所里做進一步調查。而與此同時,另一路民警則留在餐廳里展開進一步調查。為了保證客人用餐的私密性,這個餐廳只有三個監控,分別布置在前臺、走廊以及員工更衣柜附近。
如果事情真的像王先生所說,在餐廳里發生了調包案件,那么,監控里會捕捉到什么線索呢?
很快,大家就發現走廊和前臺附近的監控既沒有安裝存儲卡,而且還并非全時段記錄,只有員工更衣柜附近的存有記錄。不過,派出所里的民警率先確定了,名酒被調包的可能性。
王先生和老板帶著真名酒商務宴請,應該是確有其事。那么既然酒已經被調包,只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酒在到飯店之前已經被調包了另外一種就是在用餐的過程中被服務員或者是餐廳店家調包了。而且要以假亂真實施調包,嫌疑人必定早有準備,也就是說,他是特地準備了同款假酒。
按照王先生的說法,他和老板下午買酒后,就把酒一直放在車子后排。要說有人途中調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這么看來,名酒應該是到了餐廳后才被人換走了。按常理來說,包房里被人調包了酒,第一時間都會聯想到是包房服務員。但要說王先生包房的服務員,也就是前廳主管高洛換了酒,老板娘陳女士說什么也不肯相信。
高洛也表示,當天下午5點多,他拿到酒以后,就把酒一直放在備餐間里。隨后,他到其他地方工作,一直到下午6點左右,才返回備餐間準備酒水。難道這段時間里還有其他人進入過備餐間嗎?
警方分析認為,膽大妄為的嫌疑人之所以能順利調包名酒,他應該就是熟悉餐廳的內部工作人員。餐廳一共有8個服務員,民警馬上分頭詢問。因為報案及時,大家認為,被換掉的真酒現在應該還在餐廳里。縱觀整個餐廳的儲藏空間,大家認為,員工的更衣柜最有可能是嫌疑人隱藏贓物的地方。

警方講述案情
王先生一行人是在下午5點多到的餐廳,晚上6點多發現酒不對勁。也就是說,嫌疑人隱藏贓物的時間,也應該在這一個多小時里。民警根據這些情況調閱更衣柜附近監控發現,有一個可疑身影反復出現在更衣柜旁,此人叫高超,在餐廳里做著傳菜員的工作。而在高超的更衣柜里,除了他的一些私人物品外,兩瓶名酒異常醒目。經過比對,這些正是王先生自帶的那兩瓶。
![]()
王先生自帶的兩瓶茅臺酒
據犯罪嫌疑人高超交代,當晚他確實是幫人傳遞假酒以及隱藏了贓物,但真正實施調包的卻另有其人,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王先生包房的服務員、前廳主管高洛。在兩人的電瓶車儲物箱和更衣柜里,民警搜查發現藏著幾十瓶各種年份、各種版本的“假名酒”。
確鑿證據下,犯罪嫌疑人高洛和高超最終交代,從今年1月入職直到5月案發這5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竟然已經調包了120多瓶名酒,這其中不僅有客人的自帶酒水,還有餐廳倉庫里的所有名酒。
據高洛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有同事竟然換了他包廂客人的酒,而且當時客人也沒發現。就這樣,他開始覺得用假酒詐騙二手回收店賺其中差價,倒是有利可圖。于是,他買來大量假酒,但很快,他就發現這條路根本行不通。
怎么才能把手里的這些“假名酒”換成真金白銀,高洛說,他想到了此前的經歷,決定在餐廳通過調包真酒來實現。
后來,為了掩護自己作案,高洛還叫來了自己的老鄉高超。因為遲遲沒有被人發現,時間一長,兩人的膽子也越來越大。從最開始買的千元左右的假酒,到只買三五百塊的假酒,他們自以為可以用他們的假酒庫一直瞞天過海,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遲早都要為自己的犯罪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警方提醒:帶高價值的白酒去餐廳,最好保留消費憑證,拍下瓶身噴碼,如果確實需要服務人員分酒的操作,也盡量在自己的面前去開啟操作,避免換酒的這種情況發生。
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洛、高超因涉嫌盜竊罪,已被徐匯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