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高知人群,就連不愿生孩子的理由也與眾不同!
而且大多數老人對養老院有一種排斥心理,可錢理群不一樣,
他還曾公開表示是養老院改善了他的生活質量,甚至無需子女照料!
到底是強撐面子,還是真的享受?
![]()
在北京昌平的養老社區,每逢佳節,總會格外熱鬧。
而在人群深處,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靜靜端坐,他就是享譽學界的北大教授錢理群。
![]()
他眼中清亮如昔的光芒,他的身旁卻空著一張藤椅,那曾是他的妻子,崔可忻最愛的位置。
六年前,那位堅韌的女性,在胰腺癌晚期的診斷書面前,用短短三個月,親手整理文稿,安排后事,最終在養老院的告別演出中,完成了她生命的謝幕。
![]()
如今,180平米的居室里,書桌上崔可忻的遺像成了他最深沉的慰藉與鞭策。
錢理群選擇養老院,在外人看來或許是個驚人之舉。2015年,76歲的他從北大退休已十三載,本該是享受清閑的年紀。
![]()
可他卻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創作焦慮,社會活動頻繁,瑣事纏身,讓他難以沉下心來完成《我的精神自傳》續篇。
錢理群在接受采訪時,語氣平靜,卻道出了彼時心境的波瀾。
![]()
他說,當時可忻身體已經不好,他們又沒有子女,與其互相拖累,不如找個能專心寫作的地方。
于是他們賣掉北京的房子,帶著足足三十箱藏書,搬進了燕園。他稱之為從世俗的喧囂中逃離,為的是更純粹的精神自由。
![]()
事實證明,這是成功的。燕園的生活,比他預想的還要自由得多。
每天清晨五點,他準時坐在書桌前,鋼筆在稿紙上沙沙作響,平均每天能產出3000字。這是一種多么奢侈的寫作狀態!
![]()
他說這里沒人找他開會、訪談,連換燈泡都不用自己動手。他指著墻上的緊急呼叫器,笑言每月近兩萬元的費用,買的是不用操心瑣事的創作權。
這筆錢,在他看來,花得值,因為它買來了知識分子最寶貴的財富時間與專注。
![]()
在燕園的十年間,他筆耕不輟,完成了480萬字的巨著,包括《魯迅新論》《養老人生》等。
今年春天,他甚至與同住社區的兒童文學家金波合作出版了《我與童年的對談》。
![]()
這部書的靈感,僅僅源于兩人在花園里的偶遇,錢理群用鏡頭捕捉螞蟻搬家的細節,金波則蹲在一旁觀察蒲公英的絨毛。
兩位老小孩就此開啟了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對話,這場景,想想都覺得溫暖又充滿童趣。
![]()
錢理群那份超乎尋常的堅韌與深邃,并非憑空而來。他的家族給了他莫大的底氣。
外祖父項蘭生,晚清進士,曾任浙大前身求是書院的監院,倡導經世致用。
![]()
父親錢天鶴是民國農業科學奠基人,在戰亂中顛沛流離,卻心系民生,推廣農業技術,培育優良麥種。
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早已融入錢理群的血液,并在他身上,轉化成了對學術的純粹追求和對真理的無畏探索。
![]()
1956年,17歲的錢理群考入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可謂是天之驕子。然而,命運的玩笑很快降臨。
因為家庭,他畢業就到貴州安順衛校任教。在那個漏雨的土坯房里,他白天教語文,晚上就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一字一句地研讀魯迅,寫下了200多萬字的筆記。
![]()
1978年,39歲的錢理群帶著三大箱沉甸甸的手稿,重返北大。他的導師王瑤看著那些被油燈熏黃的紙張,無不感慨。
此后的二十年,錢理群站上北大講臺,用他充滿激情的授課風格征服了無數學生。
![]()
他講魯迅時會模仿阿Q的語氣,講沈從文時會哼唱湘西民謠,甚至在課堂上即興朗誦海子的詩歌。
貴州雖然讓他經歷了磨難,但是也讓他遇到了此生最愛的那個人!
![]()
錢理群與崔可忻的愛情,就起始于貴州安順那間簡陋的醫院。1966年,感冒就醫的錢理群,遇到當班護士崔可忻。
這位上海姑娘,被他破舊中山裝里露出的《魯迅全集》所吸引,悄悄塞給他一包銀翹片,還附帶一張字條,明天下午三點,崔可忻在住院部后窗等他。
![]()
寥寥數語,卻開啟了一段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深情。
他們的婚禮,簡樸到近乎寒酸,沒有彩禮,沒有儀式,只有同事湊錢買的兩斤糖果。
![]()
婚后,崔可忻用工資買了一臺蝴蝶牌縫紉機,為錢理群改補丁摞補丁的衣服,而錢理群則在周末,帶著崔可忻去城郊寫生,用炭筆為她畫肖像。
![]()
“那個年代,愛情是相互取暖的柴火。”錢理群在《致青年朋友》中回憶,“可忻總說我書呆子氣,但她每次都把我寫的手稿折好藏在枕頭底下。”
而他們選擇丁克,更是一個沉重決定。
![]()
錢理群在2024年《長壽時代會客廳》中首次完整講述,說他們這代人經歷過太多動蕩。
他突然明白,在一個無法保障基本尊嚴的時代,生育是不負責任的。
![]()
這個艱難的選擇,得到了崔可忻的全力支持。作為中國兒童發展中心的研究員,她見過太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在病痛中掙扎。
“可忻常說,與其讓孩子重復我們的苦難,不如把愛全部給彼此。”錢理群指著客廳里的合影說。
![]()
崔可忻離世后,錢理群經歷了長達兩年的消沉。2021年冬夜,他起夜時不慎摔倒,在冰冷的地板上躺了七個小時才被護工發現。
在燕園的十年,錢理群不只是居住者,更是參與者。他見證并推動了中國養老模式的變革。
![]()
他參與設計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體系,讓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提供服務。
他推動的社區大學項目,邀請退休教授為居民開設《紅樓夢》精讀、人工智能基礎等課程。
![]()
然而,這位養老學的先驅者,也無法回避孤獨。今年6月,他在B站開設的“北大錢理群講魯迅”課程播放量突破百萬,彈幕里滿是“錢爺爺加油”的留言。
可現實中,能與他深入對話的人卻越來越少。很多老友相繼離世,年輕人又忙著追趕AI時代。
![]()
錢理群生活照
信息來源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