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亞爾八十多年的人生里,多數時候都在和巴基斯坦外交官打交道,有時共事,有時針鋒相對。說句實在話,當年支持印巴分治,他心里藏著個小念頭:要是沒分治,自己恐怕壓根沒機會踏進外交界!畢竟,他的那些巴基斯坦同行,能力是真的強。
而巴基斯坦外交的“化危為機”本事,偏偏在一場卑劣的帕哈加姆恐怖襲擊后,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
回想今年年初的情況,會發現那時的巴基斯坦簡直是“內憂外患纏滿身”:經濟瀕臨破產,政局動蕩不安,國內恐怖主義和阿富汗溢出的襲擊攪得雞犬不寧,在國際上幾乎成了“邊緣角色”。
可另一邊的印度呢?那陣子簡直是“順風順水”。和印度總理關系“鐵”的特朗普剛宣誓就任美國總統,莫迪還成了首位受邀入主白宮的“全球南方”領導人,美印之間的“緊密擁抱”看得人眼熱。大家都以為,美印貿易協議很快就能敲定,雙方的商業利益都能穩穩落地;就連印度買俄羅斯石油這事兒,國際上也沒人多嘴。眼看印度要借著“發展中的印度”沖刺發達國家,這套“崛起敘事”,連國際秩序都在暗暗認可。
和印度的風光比起來,巴基斯坦當時的日子堪稱“水深火熱”。因為被指“深度參與恐怖主義融資”,它差點被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列入黑名單;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沒給好臉色,要么拒絕放貸,要么給援助附上一堆苛刻條件,就怕它再亂花錢。更讓巴基斯坦揪心的是,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后,它“毗鄰阿富汗”的地理優勢也越來越沒分量。
國內的情況更糟:民主成了“走過場”的鬧劇,俾路支省實質上在鬧叛亂,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被阿富汗難民占著,還慢慢落入巴基斯坦塔利班手里;信德省常年憋著股氣,總覺得被烏爾都語族群“占便宜”;最后就剩旁遮普省,還攥著“巴基斯坦理念”不放。那會兒巴基斯坦外交官要跟外國同行聊“國家亮點”,恐怕都得搜腸刮肚找半天。
誰能想到,一場慘烈的帕哈加姆恐怖襲擊,反而成了巴基斯坦外交的“轉折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巴基斯坦在這場屠殺里“脫不了干系”,這本該是壓垮它外交的“最后一根稻草”。可巴基斯坦駐聯合國的外交官反應快得很,立馬動了起來。
當時巴基斯坦還是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
,他們第一時間就趕著和安理會所有14個成員國對接;他們往14個成員國的首都派了人,同步展開游說。
這操作,活脫脫是印地語里說的“小偷喊抓賊”,巴基斯坦先跳出來譴責帕哈加姆襲擊,那股厚臉皮的勁兒,把所有人都驚到了。印度外交官也急了,腳步趕得和巴基斯坦人差不多快: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安理會各國首都,印度大使們要么跟在巴基斯坦人后面,要么搶在前面,反復強調“巴基斯坦就是罪魁禍首”。
可安理會成員國早就煩透了印巴為這些“搞不懂也管不了”的事吵來吵去。讓他們意外的是,被指控的巴基斯坦,居然和其他國家一樣積極推動安理會討論帕哈加姆事件,還跟著一起譴責暴行。
最后,安理會所有成員居然達成了“罕見共識”:一致對襲擊表示遺憾。艾亞爾太了解巴基斯坦同行的套路了,他篤定這些人肯定在心里飛快地組織著英文措辭,寫譴責聲明時特意埋下了“伏筆”,聲明里寫著“所有實施、資助、武裝或支持恐怖分子的人,都必須被繩之以法”,可偏偏沒提“巴基斯坦就是這次襲擊的資助者和支持者”。看著巴基斯坦外交官臉上那藏不住的笑,印度外交官估計都傻眼了。這一局,巴基斯坦妥妥贏了。
從那以后,巴基斯坦的外交紅利就像“開了閘”:FATF放棄把它列入黑名單;世界銀行和IMF大方掏錢,填了它快空了的國庫;美國和俄羅斯還主動給它送武器;特朗普更有意思,巴基斯坦說“是您一個人阻止了五月戰爭,該提名您拿諾貝爾獎”,他聽了樂開了花,不僅請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去白宮吃了兩小時午餐,后來還邀請巴基斯坦總理進行正式訪問。并且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放狠話“要是印度用布拉莫斯導彈打我們,就滅了印度”,外界也只當是“重申核威懾理論”,沒人當真追責。
可印度呢?只能眼睜睜被晾在一邊:想在貿易和俄羅斯石油問題上討好特朗普,卻怎么都摸不準脾氣;說“五月戰爭是自己主動叫停的”,反倒被人當成笑話;后來在沙姆沙伊赫的加沙和平峰會上,巴基斯坦總理還被特朗普請上講臺發言,印度連插話的份都沒有。
現在回頭看,愿意聽印度講“帕哈加姆真相”的,也就只有以色列和阿富汗的恐怖政權。連不丹、毛里求斯這樣的小國,都不肯公開站出來支持印度。說真的,在艾亞爾看來,印度外交部這次算是跌到谷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