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4日 總第1089期
值日編輯:張咪咪 何佳蔚
審核:王澤媛 王若桐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
圖源:X截圖
《印度時報》《今日印度》11月2日報道,美中領導人在韓會晤,導致印深度關切中美互動升溫邊緣化印國際地位。特朗普近期在韓國釜山會晤中國領導人,雙方主要聚焦貿易與經貿合作議題,未涉印學者猜測的“劃分勢力范圍”。多位專家指出,會晤前夕特朗普的“G2”表述更像“政治修辭”,不代表美外交政策的實質性轉向。與此同時,印戰略界對中美互動升溫表現出明顯擔憂。學者普遍認為,美若再度“擁華”勢必削弱印在“印太戰略”能夠扮演的角色。與此同時,由于莫迪缺席第47屆東盟峰會,錯失會晤特朗普的機會,未能為陷入低迷的“四方安全對話”注入新動力,也未能爭取美在“印太”安全議題上的進一步承諾。印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高級研究員蘇尚特·薩林(Sushant Sareen)評論稱,此次中美會晤應為印敲響“警鐘”,他據此強調“印應停止自我吹噓,回歸務實發展,專注于提升經濟與科技實力。”
NEWS
![]()
圖源:網絡
《日經亞洲》《第一郵報》11月3日報道,巴基斯坦海軍官員透露,未來3年8艘漢果爾(Hangor)級潛艇將全部完成列裝,有望改變印巴海軍力量對比。巴海軍參謀長阿什拉夫(Naveed Ashraf)稱,首艘由中國設計建造的漢果爾級(中方稱“麒麟級”)潛艇2026年將正式入役巴海軍,而這一價值約50億美元涉及8艘潛艇的軍購協議是中巴戰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根據協議,前4艘潛艇在華建造,其余將在巴組裝,以更好推動巴國防工業能力建設。目前該型潛艇已有3艘在湖北下水并進入測試階段。該型潛艇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AIP)系統,有助于提升深水隱蔽作戰能力。(編者注:相比之下,印AIP潛艇P-75I項目最快于2034年才能服役首艇。巴方裝備漢果爾級后將對印形成明顯技術優勢)在印巴近期沖突的背景下,潛艇交付進展引發關注。印媒分析指出,盡管“漢果兒”潛艇有望增強巴水下作戰實力,但印海軍憑借2艘航母、18艘潛艇在內的近300艘艦艇及“本土造船”計劃,仍整體占優。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2020—2024年間,巴采購逾60%的中國出口武器。
NEWS
![]()
加拿大移民部長迪亞布。圖源:加拿大通訊社
加拿大廣播公司11月3日報道,加政府加速推動立法,擬批量取消來自印度、孟加拉國等“涉嫌簽證申請欺詐國家”的簽證申請。加拿大廣播公司獲取的內部文件顯示,加政府計劃批量取消“特定國家”簽證,明確以“簽證申請存在欺詐問題”為由,將印度、孟加拉國列為“存在挑戰”的國家。目前,加拿大移民局(IRCC)和邊境服務局(CBSA)正協同美國相應部門加強識別,并核銷涉及欺詐的簽證。數據顯示,印庇護申請量自2023年5月的月均不足500份,激增至2024年7月的約2000份,導致臨時簽證審批時間由30天延長至54天,批準數量亦大幅下降。截至2024年7月底,印已有1873名申請人因移民或簽證申請存在信息不一致、異常或材料不完整等問題被正式通知,因此無法登機赴加。對加政府批量取消特定國家簽證申請,已有超300個公民社會組織表示關切,特別是擔憂此舉可能催生“大規模驅逐機制”。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舉措正值加拿大試圖修復與印度因錫克教人士遇刺而緊張的雙邊關系。目前,加移民局尚未就此事予以置評。
NEWS
![]()
圖源:IEA
《日經亞洲》11月3日報道,日本正積極布局巴基斯坦雷克迪克大型銅金礦項目,旨在通過開發巴關鍵礦產確保供應鏈安全。10月,巴財長奧朗澤布(Muhammad Aurangzeb)在美會見日國際協力銀行(JBIC)行長林信光(Nobumitsu Hayashi)。在會晤公報中,奧朗則布歡迎JBIC投資雷克迪克銅金礦項目,并表示這將加強日在巴經濟存在。雷克迪克銅金礦位于巴俾路支省,有望成為全球第五大銅礦,該項目計劃2028年啟動開采后,分兩期推進,每期年產處理4500萬噸礦石、產出80萬噸(800,000 tons)銅精礦(銅含量26%-30%),開采周期38年。據匿名消息人士透露,JBIC計劃在雷克迪克銅金礦投資3億美元($300 million)。JBIC并非唯一對該項目感興趣的日企。小松公司(Komatsu)已簽署總價值4.4億美元($440 million)協議,為該項目提供重型設備。據報道,小松將在卡拉奇設分公司引并進海外專家。此外,亞開行8月也承諾提供3億($300 million)美元貸款,再加1.1億($110 million)美元的信用擔保。業內人士表示,相較其他銅礦項目,雷克迪克銅金礦距離日本更近,有助于日確保關鍵礦產供應,但該項目擴產仍面臨技術、設備掣肘。
NEWS
![]()
普拉昌達和馬達夫·庫馬爾·內帕爾。圖源:“Myrepublica”新聞網
“Myrepublica”新聞網11月3日報道,尼泊爾8個左翼政黨簽署協議,擬共同組建單一政黨。11月3日,在尼共(毛主義中心)(CPN )和尼共(統一社會主義)(CPN ) 共同牽頭下,尼共(毛主義中心)協調員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ahal)與尼共(統一社會主義)主席內帕爾(Madhav Kumar Nepal)簽署18點協議。根據協議,新黨11月4日擬正式建立,并在六月內召開全尼代表大會。 除兩大主要政黨外,參與政黨還包括尼社會主義黨(Nepal Samajbadi Party)、尼共(社會主義)(CPN )、尼人民社會主義黨(Janata Samajbadi Party Nepal)、尼共(Nepal Communist Party)、尼共(毛派社會主義)(CPN )及尼共(共產主義者)(CPN )。 據報道,新黨已商定以五角星作為選舉標志,并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原則。在該黨全尼代表大會召開前,將由一名協調員和一名副協調員共同領導。
NEWS
![]()
圖恩加侖·穆伊瓦。圖源:《印度教徒報》
《外交學人》11月3日報道,印東北地區反政府武裝領導人穆伊瓦現身曼尼普爾邦,重申“那加國”(Nagalim)獨立訴求。10月27日,印東北部反政府武裝組織“那加民族社會主義委員會(伊薩克-穆維阿派)”(NSCN )領導人穆伊瓦(Thuingaleng Muivah)返回家鄉曼尼普爾烏克魯爾(Ukhrul),這是他離開家鄉加入反政府運動60年后首次返鄉,受到大量曼邦當地支持者歡迎。他曾號稱“那加人民共和國總理”,據傳曾在華接受培訓。在曼尼普爾期間,穆伊瓦表示NSCN(IM) 從未放棄聲索“那加國”主權,更不會“在國旗和憲法問題上妥協”。1997年,NSCN(IM)與印度政 府簽署停火協議,并于2003年啟動和談。2002年、2015年雙方兩度簽署框架協議,但未能達成最終解決方案。NSCN-IM主張建立大“那加國”(編者注:包括那加蘭邦,以及曼尼普爾邦、阿薩姆邦和中國藏南地區的所謂“那加人聚居區”)單一行政區,并且獲得行政區的《憲章》和區旗。消息人士表示,印政府接受上述目標可能性“極其渺茫”。
NEWS
![]()
圖源:《印度快報》
《印度快報》10月15日發表題為《印商工部長稱印經濟總量25年內將達30萬億美元:拆解經濟預測背后的邏輯》的文章認為,印商工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的樂觀預測雖具一定合理性,但目前印經濟增長放緩、盧比貶值加速,恐難以實現其目標。本文作者烏迪特·米斯拉(Udit Misra)系印度快報副主編。
近日,印商工部長戈亞爾表示,印度在20至25年后將成為30萬億美元($30 trillion)的經濟體,并稱未來將以此為基礎展開貿易談判。因此,他提出需要研究印度“在未來20-25年成為30萬億美元經濟體”的可能性有多大。
具體看,預測印GDP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以盧比計算的名義GDP;二是盧比對美元匯率。在名義總量方面,回顧印過去25年的GDP增長數據可見,2000年以來,印名義GDP復合年增長率為11.9%。在匯率方面,印過去25年盧比年均貶值2.7%。假設印未來經濟增長率與過去25年完全相同,且盧比以相同速率貶值,那么印GDP將于2048年超過30萬億美元。
然而,這一預測數據存在明顯問題。首先,2014年以來,印經濟增速已明顯放緩,名義GDP增速降至10.3%。其次,印度盧比貶值反而有所加快。由此得出,與過去25年相比,印未來經濟增速將有所減慢,而盧比貶值速度反而有所加快,因此實現30萬億美元目標的時間或推遲到2055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種預測的差距僅為7-8年,但這一差異恐嚴重影響長期預測。誠然,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增長率普遍放緩,但印經濟體量仍相對較小,遠未達到中美體量遭遇的“降速區間”,這表明若印希望實現發展目標,則需采取措施保持較快增長率。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楊春雪
本期審核:單敏敏 陳玨可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