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0月29日,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阿西夫表示,只需要動用武器庫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讓塔利班政權從地圖上消失。
而就在幾天前,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塔利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新一輪對話徹底破裂。這場原本寄予厚望的和平談判,最終以失敗收場。
![]()
巴方代表團原本希望通過斡旋緩和緊張局勢,但最終發現,塔利班不僅不合作,反而在關鍵問題上態度強硬、推諉敷衍,最終徹底惹惱了巴政府。
那么塔利班為何甘冒風險,寧愿對抗也不愿妥協?巴基斯坦的“死亡威脅”會落實么?
![]()
要說這一切的源頭,還是要追溯到1994年的阿富汗內戰。當時的巴基斯坦環顧四周,最大的心病就是宿敵印度。
為了防止印度利用阿富汗在西線對自身形成鉗制,巴基斯坦急需一個安全可靠的“戰略緩沖區”。于是,在權力真空中,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開始了一項冷酷而精準的投資。
他們看中了阿富汗南部坎大哈地區,一群以普什圖學生為核心的武裝力量——塔利班。
![]()
ISI為這股新興勢力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從資金、武器到戰術訓練,幾乎是手把手地將他們送上了權力寶座。巴基斯坦的算盤打得很精明:收獲一個順從聽話、能徹底切斷印度影響力的阿富汗政權,將其鍛造成對抗印度的戰略后方。
然而,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從一開始就埋著一顆定時炸彈。
![]()
伊斯蘭堡的戰略家們只顧著在地緣棋盤上落子,卻徹底忽略了一個致命的變量——普什圖民族主義。他們嚴重低估了這種植根于部落血脈中的身份認同有多么強大,更沒能理解“杜蘭線”這條歷史傷疤對普什圖人意味著什么。
英國殖民者在1893年劃下的這條邊界線,粗暴地將龐大的普什圖族群一分為二。對于阿富汗的塔利班而言,他們的合法性根源并非來自巴基斯坦的扶持,
![]()
而是源于普什圖部落的認同。因此,拒絕承認杜蘭線、追求“大普什圖主義”,是他們刻在骨子里的本能,絕非對巴基斯坦的忠誠所能覆蓋。
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2021年8月,當塔利班勢如破竹般重奪喀布爾政權。
從一個在野的武裝團體搖身一變成為執政實體后,塔利班的首要任務不再是奪權,而是如何鞏固和維系自己的基本盤——普什圖人。這就使其與巴基斯坦的核心安全訴求,產生了不可調和的根本性矛盾。
![]()
過去遮遮掩掩的意識形態,現在被擺上了臺面。阿富汗塔利班(阿塔)不僅公開庇護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庫納爾等地設立訓練營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甚至視其為理應保護的“普什圖兄弟”。
阿塔國防部長雅各布就曾毫不避諱地宣稱:“巴塔不是恐怖分子。”這句話,無疑是在巴基斯坦的傷口上撒鹽。
![]()
要知道,阿塔和巴塔本就同根同源,后者正是由前者當年的殘部與巴基斯坦本土的激進分子在2007年合流而成。
這種“變異”的后果是致命的。自2022年以來,巴塔在阿塔的默許和庇護下,對巴基斯坦境內發動了超過一千起襲擊。尤其是在2024年3月,一次針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自殺式炸彈襲擊,導致5名中國工程師不幸遇難,直接威脅到了巴基斯坦的核心國家利益。
![]()
如果說之前的種種行為還只是摩擦,那么今年10月9日發生的一件事,則徹底撕毀了最后一塊遮羞布。
阿塔的外交部長突然訪問新德里,高調宣布與巴基斯坦的宿敵印度恢復全面外交關系,并將印度駐喀布爾的機構直接升格為大使館。
這一記響亮的耳光,不僅是外交上的公然轉向,更是對前“主人”赤裸裸的戰略背叛。它清晰地宣告,這個代理人已經徹底“變異”,擁有了完全獨立、且與巴基斯坦利益背道而馳的議程。
![]()
就這樣,巴基斯坦的戰略耐心終于被耗盡。
國防部長赫瓦賈·阿西夫發出了近乎戰爭宣言的最后通牒,他措辭嚴厲地警告,威脅要“摧毀”塔利班,把他們“趕回山洞里去”。
伊斯蘭堡這次顯然是動了真格,一場全面的“資產清算”就此拉開序幕。
![]()
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懸殊得不成比例。巴基斯坦擁有2.4億人口,GDP超過3500億美元,更不用說它還是一個擁有核武器、殲-10CE、JF-17“梟龍”戰斗機以及“翼龍”系列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軍事強國。
反觀阿富汗塔利班,其治下的人口只有4000萬,經濟嚴重依賴外部援助,軍隊的主力裝備不過是皮卡車和老舊的T-55坦克,防空能力幾乎為零。
![]()
攤牌來得異常迅速。就在阿塔外長訪印的當天,10月9日,巴基斯坦的空襲就已經開始,目標直指巴塔頭目努爾·瓦利·馬哈蘇德,雖未成功,但信號已經無比明確。
阿塔也不甘示弱,10月11日,其武裝人員沿著杜蘭線對25個巴方哨所發動了猛烈攻擊,并宣稱擊斃了58名巴軍士兵。
巴基斯坦的報復是雷霆萬鈞的。10月12日,其地面部隊動用坦克和重炮發動反擊,宣稱擊斃了超過200名武裝分子。
![]()
10月15日,巴方空軍對喀布爾等地發動大規模空襲,成功斬首了阿塔的情報局長,并摧毀了21個邊境哨所。僅僅三天后的10月18日,又一輪空襲接踵而至,再次擊斃了70名武裝分子。
盡管巴基斯坦擁有壓倒性的常規軍事優勢,但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并非浪得虛名。從蘇聯到美國,都曾在這片崎嶇的山地和復雜的部落網絡中折戟沉沙。
游擊戰的幽靈,始終盤旋在興都庫什山脈上空。巴基斯坦顯然也吸取了歷史教訓,避免陷入全面地面入侵的泥潭,轉而采取了一套更為精明的“聯合絞殺”復合戰略。
![]()
軍事上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仍在繼續,但非軍事層面的絞索收得更緊。巴基斯坦果斷關閉了查曼、托爾康等所有關鍵的邊境口岸,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切斷了阿富汗高達90%的過境貿易。
阿富汗本就脆弱的經濟立刻感受到了窒息的壓力,食品價格一夜之間暴漲30%,每天的經濟損失以數百萬美元計。
外交上,巴基斯坦也在積極合縱連橫。它聯合了同樣對地區恐怖主義感到憂慮的中國和伊朗,建立了反恐情報共享機制,試圖在外交上將阿塔徹底孤立。
![]()
盡管卡塔爾和土耳其等國曾介入調解,促成的兩次停火協議都如紙片般脆弱,很快就化為泡影。
巴基斯坦當下的策略,是通過經濟封鎖、外交孤立、持續的邊境軍事打擊,以及暗中支持阿富汗國內的反對力量,全方位地對塔利班政權施壓。
其最終目的,就是逼迫阿塔在“狂熱的意識形態”與“政權的生存”之間做出一個痛苦的選擇。如果塔利班選擇前者,那么一場旨在徹底摧毀其軍事基礎的“去塔利班化”戰爭,恐怕將難以避免。
![]()
總的來說,巴基斯坦與塔利班的這場決裂,深刻地揭示了一個殘酷的教訓:任何試圖駕馭民族主義這匹烈馬的外部力量,都極有可能被它掀翻在地,甚至被其踏碎。
這是一場“造物主”對其失敗創造物的遲到清算,其根源在于用短視的地緣投機,去掩蓋一個根本無法調和的民族主義矛盾。
![]()
歷史的警鐘反復敲響,山洞里的意識形態,永遠無法用炸彈徹底清除。戰爭或許能帶來一時的懲戒,但真正的出路,從來都不是重蹈覆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