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晚,鹽城消費者在五洲國際廣場4樓洲際國際宴會中心用餐時,遭遇了一場因“停車權益割裂”引發的消費爭議。酒店工作人員引導其掃碼獲取“免費停車碼”,卻未告知該權益僅限地下停車場使用;當消費者駕車從地面出口離場時,被收費系統告知需繳納12元停車費,這一金額讓現場消費者直呼“刷新鹽城商業體停車費上限”。
![]()
據了解,五洲國際廣場地面與地下停車場收費規則差異顯著。地面停車場15分鐘后即按6元/2小時計費,超時后每小時加3元且無封頂;地下停車場雖有30分鐘免費期,24小時封頂30元。對比本地多數商業體“地面停車首小時3-5元、支持消費減免”的標準,該廣場地面收費明顯偏高。
“消費時拿了酒店的免費碼,離場卻要額外掏錢,關鍵是沒人提前說明限制條件,這不是把消費者當‘冤大頭’嗎?”當事人質疑,商業體與入駐酒店不僅未打通停車服務權益,還以“不透明規則”誘導消費,本質是借高額停車費“收割”客流。
![]()
諷刺的是,當前酒店行業正處經營恢復期,“免費停車”是不少商家吸引客源的重要手段。但洲際國際宴會中心的服務誠意,卻因與五洲國際廣場的“運營脫節”化為泡影——一邊是酒店艱難求生、靠配套服務留客,一邊是商業體用高價停車擠壓商家服務空間,最終消耗的是整個綜合體的消費信任。
![]()
這種“重短期收益、輕消費體驗”的運營邏輯,看似是商業體的“盈利小聰明”,實則是對自身口碑的透支。消費者在商業體內消費卻無法保障基礎停車權益,自然會降低復購意愿;而對本就承壓的酒店行業而言,商業體的“拆臺式運營”更是為復蘇之路添堵。
目前,當事人已向市場監管部門反饋,要求商業體明確收費規則、銜接酒店停車權益,并調整不合理的高額收費。這場夜間發生的糾紛,也戳中了實體商業的核心痛點:商業體與入駐商家本是“共生關系”,若只顧自身盈利、忽視消費體驗與商家協同,終將陷入“商家留不住、消費者不愿來”的惡性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