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都說了,三星堆和中原文明有密切聯系,可很多人依然不相信,只會重復一句:我不聽,就是外來的!
有人說那為何出土很多象牙和貝殼?河南安陽的商代婦好墓出土了7000多枚貝幣,古代也不是徹底封閉,和其他文明有貿易往來不是很正常嗎?
而河南稱為“豫”,就是大象,中原地區在高古時期就有很多野象。
![]()
三星堆出土龜背形網格器
三星堆的這件龜背形網格器,通過X光技術檢測,用了很精致的焊接技術。
包括青銅神樹、青銅神壇、大面具等,都運用了鑄焊和釬焊等方法。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如果你了解古代焊接技術的由來,就真的不用大驚小怪。
焊接,不是現代的“電焊”,本質上是連接金屬的一種工藝。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杰就說過:“三星堆的鑄造技術來自于中原,但與中原的偏好不同。”
![]()
湖北博物館的曾侯乙尊盤
拿湖北省博的曾侯乙尊盤來說,那叫一個繁復到極致的美感。失蠟法鑄造的龍紋蟠螭,然后尊體34個部件、盤體38個部件,通過56處和44處的焊點精準咬合。
那叫一個天衣無縫!如果你仔細觀察過三星堆的青銅器,再看其他中原大名頭青銅器。
會發現中原的焊接技術更精細,接頭處理得更好,三星堆就相對粗糙一些。
不要誤解,并非貶低,我也特別喜歡三星堆的神秘感。但它最重要的是極致的想象力,而不是“極致的技術”!
![]()
商代婦好鸮尊
夏商周三代,二里頭時期就出現了“點澆青銅”補漏的工藝,到商代已經發現很多大體積的鑄焊青銅方鼎,比如那件著名的后母茂鼎。
西周時期的焊接工藝已非常成熟,鹿邑太清宮長子口墓,出土的銅尊獸頭采用“镴焊”(一種鉛錫合金的低熔點焊料)連接。
另一件則使用了高溫的“銅焊”。此后簋、壺等禮器的附件分鑄焊接,已經屬于常見。
到春秋時期的云紋銅禁,細密如蛛網的云紋支架也是分開鑄造,再焊接成型的。
![]()
極致精美的云紋銅禁
古蜀國工匠在共享中原技術的框架下,結合自身進行了一次非常聰明的“本地化改造”。
但本質上并沒有進行“大幅度升級”,只不過造型更有創意。
哦對了,還有人說三星堆金杖就是“文明西來”的實證。
曾侯乙墓就出土了鳥首杖、二里頭遺址出土過象牙權杖、殷墟出土過商代螢石杖首、陜西劉家洼出土過權杖的金杖首。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說到底有些人還是見識少。
![]()
劉家洼M2墓精美的金杖首
至于什么玉璋、玉璧、玉琮、玉戈、玉瑗之類的,就更不用多說了,中原地區出土的一大堆。
我們對三星堆之所以感到“神秘莫測”,最大的原因還是沒有發現文字。
這就是為啥考古特別注重文字的原因,老祖宗不留下只言片語,只能靠猜。于是各種“蘇美爾傳過來的”、“上古神話文明的遺留”甚至“外星人來過”!
本質上還是把可以推斷出脈絡的文明,給“神話”了。考古講究一個完整的證據鏈,現在那么多文物已經把線索,和中原地區連接起來了。
可惜,還是有很多人根本不信。
![]()
青銅神樹修復老照片
不管是古蜀國還是中原的青銅器,出土的時候大多都是爛成一塊塊的,也都是老師傅根據古代技術一點點修復的。
中華文明從來不單調,并不是說“中原唯一”,而是各個精華融合的結果。古蜀的先民們,他們敏銳吸納了中原地區的技術和文化,并發展出自己的獨特體系。
現在很多人,說到底就是實物看少了,甚至博物館都沒去過幾次。網上看到一些云里霧里的內容,就覺得自己了解全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