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星標”暫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環球零碳
碳中和領域的《新青年》
![]()
撰文:維小尼
編輯:小雨
→這是《環球零碳》的1727篇原創
10月23日,全國碳市場出現罕見行情。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當日大宗協議交易成交均價僅為44.91元/噸,大宗交易量達62萬噸,相比當日掛牌協議交易均價53.87元/噸低約16.6%,首次跌破2021年市場啟動時的上市價格(51.23元/噸)。
這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開市四年來,首次在大宗交易層面低于啟動價成交。業內人士對《環球零碳》表示,這一價格水平反映出市場短期供需失衡,也折射出企業在年度履約期前的“集中出清”現象。
這一現象會持續多久?對后市有什么影響?釋放什么信號?本文做一簡單分析。
![]()
圖為全國碳市場價格走勢圖。
來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01
碳價為何突然破位?
在業內看來,這次碳價跌破發行價并非偶然,而是市場運行機制成熟過程中的一次自我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跌破發行價的是大宗協議交易價格,并非掛牌交易。
所謂大宗協議交易,是指交易雙方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報價、詢價,并確認成交的交易方式。
根據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公告 2021 年第 21 號)規定,目前,各年度碳排放配額的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均應不小于 1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大宗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需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30%范圍內確定。
當日掛牌協議交易均價是53.87元/噸,大宗交易價格比這個價格低約16.6%,所以還是在30%的范圍之內。
本次價格下挫,并非單純的市場波動,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
來源:碳道
首先是配額過剩壓力顯現。
根據生態環境部此前發布的信息,全國碳市場將在年底注銷部分閑置配額,以防止其結轉到下一履約周期。消息發布后,不少企業為避免配額被作廢,選擇提前拋售。某發電集團人士對《環球零碳》透露:“現在市場情緒偏謹慎,寧可賣便宜一點,也不想年底白白失去額度。”
其次,新增行業的豁免機制帶來結構性供大于求。
2025年,全國碳市場擴圍至發電、鋼鐵、水泥、鋁冶煉四大行業。覆蓋排放量由原先的45億噸增至約80億噸。由于新納入行業首年可豁免繳費,短期內新增需求有限,供應反而增加。
也就是說,市場名義上在擴容,但實際需求端沒有同步增長,形成暫時性失衡。
第三,工業放緩與能源需求回落。
受出口疲軟、制造業投資放緩影響,今年以來全國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約2.5%。火電廠出力減少,排放強度隨之降低,對碳配額的消耗量也明顯下降。與此同時,部分地區新能源發電占比提升,也削弱了火電企業的碳購入需求。
第四,交易結構導致價格分化。
掛牌交易與大宗交易在機制上存在明顯差異。掛牌協議交易主要面向中小規模企業,漲跌幅限制為±10%;而大宗協議交易單筆量需≥10萬噸,漲跌幅可擴至±30%,并允許雙方議價成交。因此,當市場情緒偏空時,大宗交易價格往往先于掛牌市場“探底”。
在此次交易中,掛牌市場仍維持53元左右的價格區間,而大宗合約則被部分企業低價出清,導致成交均價明顯低于掛牌均價。
02
價格“破發”意味著什么?
碳價跌破上市價,引發了市場對全國碳市場未來走向的討論。這并不意味著全國碳市場失靈,反而是其逐步進入“真實價格發現階段”的標志。
目前的低價主要反映出企業對配額供求的階段性判斷。
全國碳市場履約周期通常為年度制,每年年底前企業需上繳足額配額履約。若前期配額核算偏寬或需求下降,企業會在履約前進行結算清倉。價格下行其實是市場去庫存的自然結果。
中國生態環境部今年擬采取的“閑置配額注銷”政策,本質上是去庫存手段,目的在于恢復價格信號功能。
不過從長期看,這正是碳市場向“價值交易”轉型的信號。
盡管短期價格承壓,但多數機構認為,中國碳價長期仍有上行空間。隨著更多高排放行業納入,配額總量逐步收緊,碳市場將從“政策導向”向“市場驅動”轉變。
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測算,到2030年中國碳價有望達到100元/噸左右。
在此過程中,碳價波動將更加反映企業減排成本和技術水平,成為資源配置與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過去四年,中國碳市場的主要交易參與者是發電行業。由于初始分配偏寬松,很多企業在履約后仍留有富余配額,這部分“沉睡資產”成為今年大宗市場拋售的主力。
但隨著生態環境部在2025年下半年啟動“閑置配額清理機制”,這些存量配額的價值開始被重新評估。
企業之前把配額當成資產,如今變成了負擔。市場從配額紅利期轉入成本約束期,這是一種制度成熟的體現。
同時,市場擴圍也打破了單一行業的平衡格局。新入市的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普遍碳強度高、減排成本大,但首年又享有免繳政策,使得他們暫時成為凈賣方,進一步壓低了價格。
可以預見,未來隨著閑置配額注銷、擴圍行業履約推進以及政策細則落地,碳價或將重新找到新的平衡點。
對企業來說,提前布局低碳轉型、加強配額管理、參與碳金融工具,將是贏在下一個階段的關鍵。
參考材料:
[1]彭博新能源財經:China’s Bulk Carbon Allowances Being Offered Below Launch Prices
[2]碳道:每日碳市場成交行情(20251023)
[3]賴曉明:多行業協同釋放碳交易市場新活力|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系列解讀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跳轉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