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了,債就一筆勾銷了?!”
陜西某地,張師傅5年前借給工友李師傅5萬塊錢救急,誰知李師傅突然病逝,他找到其妻兒要求還款時,對方竟然拿出一紙“放棄繼承遺產協議”,聲稱不知情且不承擔還款責任!
理由是——他們已經放棄繼承李師傅的遺產,按法律規定不需要承擔債務。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01案例回顧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2019年,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張師傅和李師傅是多年工友,關系一直不錯。
那年春節前,李師傅突然找到張師傅,說家里孩子要交學費,妻子又生病住院,急需用錢,希望能借5萬塊錢應急。
張師傅二話沒說,當天就把錢轉給了李師傅,李師傅也寫下了借條,承諾年后就還。
可誰知道,這一借就是5年!
期間張師傅多次催要,李師傅總是說“再等等,手頭緊”,張師傅念在多年情分上,也就沒有逼得太緊。
直到2024年初,張師傅突然接到消息——李師傅因病去世了!
張師傅頓時感覺天塌了一般:“人沒了,這5萬塊錢豈不是打水漂了?!”
料理完李師傅的后事,張師傅找到了李師傅的妻子和兒子,拿出借條說明情況,希望他們能夠還款。
可下一秒,李師傅妻子的話讓他徹底懵了——
“我們不知道這筆借款的事,而且我們已經放棄繼承他的遺產了,按法律規定不用還錢!”
“什么?!放棄繼承就不用還債?!”
聽到張師傅驚訝的聲音,李師傅的兒子拿出一份協議書:
“叔叔您看,這是我們在公證處辦理的放棄繼承權聲明書,我媽和我都放棄繼承我爸的遺產,所以也不承擔他的債務。”
張師傅瞬間瞪大眼睛,仔細一看協議,果然是正式的法律文書!
他頓時感覺腦子有點轉不過來:“放棄繼承遺產就能不還債?這真的不是在逃債嗎?!”
他當即質疑:“就算你們放棄繼承,但這債總不能就這么沒了吧?你爸借我的錢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李師傅妻子依舊堅持:“我們確實不知道這筆借款,而且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我們咨詢過律師了。”
張師傅氣得直發抖:“這不是耍賴嗎?5萬塊錢說沒就沒了?!”
這件事一出,網友炸了:
“這是鉆法律空子嗎?借錢的死了,繼承人一放棄繼承就不用還了?”
“太寒心了!工友之間的情誼就這樣被踐踏!”
“借錢的時候怎么不說不知情?還錢的時候就不知情了?”
“這要是真的,以后誰還敢借錢給別人……”
那么,從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爭議:繼承人放棄繼承權后,是否還需要承擔被繼承人的債務?
根據《民法典》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清償責任。”
乍一看,似乎李師傅的妻兒確實可以通過放棄繼承來免除債務責任。
但是!法律還有另一層規定需要注意。
根據《民法典》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不得違背被繼承人的意愿而損害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
本案中,關鍵要看李師傅妻兒的放棄繼承行為是否屬于惡意規避債務?
如果他們明知道李師傅有債務,為了逃避還款責任而故意放棄繼承,這種行為在法律上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另外,還要考慮遺產的實際情況:
如果李師傅確實沒有什么遺產可繼承,或者遺產價值遠低于債務金額,那么放棄繼承確實是合理選擇;
但如果李師傅有一定遺產,妻兒通過放棄繼承來規避債務,這種行為就值得商榷了。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李師傅妻兒聲稱“不知情”是否屬實?
夫妻之間對于重大借款,通常很難做到完全不知情,特別是5萬元這樣的大額借款。
最終雙方協商:考慮到張師傅確實有借條為證,且李師傅生前多次承認債務,李師傅妻兒同意分期歸還3萬元,其余2萬元由于確實無力承擔而免除。
03深刻教訓
借錢容易要錢難,借錢給人需謹慎!
放棄繼承逃債務,法理情理都難容!
有網友熱議:“法律條文在那擺著,但不能成為逃避道德責任的借口!”
也有網友表示:“這年頭借錢給別人,真是善心辦壞事,以后誰還敢伸援手?”
更有網友提醒:“借錢一定要留好證據,最好有擔保人或者讓家屬知情簽字!”
本案給我們的啟示是:
1.借款時要更加謹慎,大額借款最好讓借款人家屬知情并簽字確認 2.保留完整的借款證據,包括轉賬記錄、借條、聊天記錄等 3.及時催收債務,不要因為情面而一拖再拖 4.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在債務人去世后要及時維權
雖然法律允許繼承人放棄繼承來免除債務,但這不應該成為惡意逃債的工具。人情債、法理債,終究都是要還的債!
對于此案您怎么看?歡迎您留言談談。
聲明:本文內容基于真實案件改編,當事人姓名及相關信息均已進行匿名化或虛構化處理,旨在保護個人隱私。文章僅以案例形式為大眾提供法律知識普及,不構成任何法律建議或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