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學,就有監督。我們不能光看學校表面學術成就的繁華,還要看這些繁華是怎么來的,有些學校看起來光鮮亮麗,背地里卻開始臭了。
學術不端名單,就是撕開名校遮羞布的手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二次公布學術不端名單。
這里面涉及多所名校,985,211均有涉獵,其中,西安交大再次被提及。每所學校,涉及到學術不端的情況,也各有不同。
![]()
烏煙瘴氣!第二批學術不端名單涉及多所985,西安交大再上榜!
這份名單就像一面照妖鏡,讓不少名校的“底褲”都被扒了下來。西交大、西北大學、華中農大等一批985、211高校赫然在列。
西交大作為C9高校,在國內外的聲譽,是多少代人努力積累起來的,兩次被通報,這不只是幾個害群之馬的問題,更反映出學校在學術管理上,存在嚴重漏洞。
![]()
而且,不僅僅是西交大,大連理工、鄭州大學與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也是兩次出現在通報名單上。
從基金委公布的兩次名單看,很多高校都是“慣犯”,這說明學術不端,在這些高校中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制度性問題。
這些學校涉及到的學術不端現象,也五花八門。西安交大的原因,是找了關系,提前了解到評審信息。
![]()
其他學校還涉及到抄襲他人論文,虛構數據,請他人投稿,購買數據,圖片亂用等情況。像小孩子在著急應付作業,烏煙瘴氣!
其中華中農業大學的黃飛若教授,更是被自己帶的11名碩博生聯合舉報,查實的結果是他涉及的10篇論文中存在圖片使用混亂、數據篡改甚至偽造數據等多種問題。
這些事情曝光后,不僅他們個人的項目被撤銷、資金被追回,還被取消了數年的項目申請和評審資格。
![]()
為什么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
當下的科研評價體系,其實是有些急功近利的。現在高校里流行著各種“帽子”,比如“杰青”、“優青”之類。
有了這些“帽子”,職稱、待遇、科研資源就全都有了。這種“以帽取人”的機制,導致許多科研人員,不是為了探索真理而研究,而是為了追逐“帽子”而研究。
![]()
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將“帽子”治理寫入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也取消了“杰青”、“優青”等說法。
但要真正扭轉這一局面,還需要破立并舉、標本兼治。一方面要摒棄“以帽取人”的科研評價機制,讓“帽子”從科研資源分配的入場券,回歸學術榮譽本質。
另一方面,要針對不同崗位和學科特點,建立以創新價值,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科研評價,與資源分配體系。
![]()
筆者寄語:
建立學術不端通報制度,能加強對師生的學術規范教育,促使高校將預防、處理學術不端落到實處,真正做到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有些人擔心通報學術不端案件,會影響學校形象,這種觀念需要改變。實際上,學術不端影響的是整個學術環境,必須公開處理,這不是什么可以不外揚的“家丑”。
![]()
一所學校出現學術不端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學術不端加以掩蓋。對西交大這樣的頂尖高校來說,每一次學術不端事件,都是對學校聲譽的損害,但如果能從中吸取教訓,切實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完善內部監管機制,反而能重塑形象,贏得社會的尊重。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