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農歷九月初四,是霜降節氣之后的第一天,大家是不是認為,霜降之后,天氣就會直接變涼快了,而且還會特別的寒冷,但其實不然,就拿南昌地區的溫度來看,霜降之前,溫度比較低,甚至很多人都穿起了羽絨服,但是霜降之后,溫度又開始上升了,這個其實有些反常,那么今年會不會出現寒冬的一個情況呢?
![]()
事實上,古人對于天氣,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個預判,各地的農諺還有俗語,就是其最好的一個證明,我們當地老輩人就一直在講“冷不冷,就看九月初四”,而且農諺還有“九月初四陰,冬衣早準備”“九月初四晴,暖冬到清明”,這個又是什么意思呢?
![]()
農歷九月初四一般會出現在10月中下旬或者是11月上旬,是這個時候,正好是冷空氣開始增強,南方暖濕氣流尚未完全撤退,大氣環流處于夏冬模式的轉換臨界點。這個時候的天氣情況,比如說陰晴、風雨、氣溫,如同自然界的“壓力計”,暗示著冷暖氣團的勢力消長。這也是為啥可以這天的天氣可以起到一個預兆的作用。
冷不冷,就看九月初四,具體咋看?
當九月初四出現了陰雨的一個天氣,那么就代表著今年冬天會比較的寒冷,因為這個時候冷高壓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后續不會出現大的波動,這個時候,冷空氣活動只會更加的頻繁,而且強度也會比較大,冬季的寒冷也會提前出現。
![]()
如果說這天是晴天,甚至還出現了升溫的一個情況,那么就代表著暖勢力依舊非常的強,而且冷空氣相對比較的弱,那么冬季的可以推遲,甚至還會偏暖。
除了看當天的陰晴,還可以看這天的干支歷,九月初四是丙寅日有啥說法?
在干支歷系統當中,天干地支,同樣也是可以起到預兆后續天氣作用的,因為它包含著陰陽五行,內含四季的變化,以及物候的一個變化。九月初四乃是丙寅日,“丙”屬陽火,象征太陽的火熱能量;“寅”對應虎,代表初春的生機勃發。丙寅組合,火勢旺盛,本該溫暖。但此時已近冬日,火遇寒水,形成“火虛水盛”之象。
按照諺語中說的“春丙陽陽,無水插秧;夏丙陽陽,干斷長江;秋丙陽陽,干谷上倉;冬丙陽陽,無雪無霜”。
![]()
意思就是秋季遇到了丙日的話,天氣還會比較的暖和,如果是冬季遇到丙日的時候,而且還是出現了晴天,那么天氣同樣溫度會比較高。簡單的來講,“冬丙陽,無雪霜;冬丙陰,水成冰。”若丙日晴天,預示冬季相對溫暖;若逢陰雨,則可能嚴寒。
這個預兆和前面關于天氣的預測,也是不謀而合的,如果九月初四出現了大晴天,那么后續天氣會比較的暖和,出現暖冬的可能性,就會加大,反之,如果是出現陰雨天,那么天氣涼的會比較快,就容易出現寒冷的天氣。
![]()
今年會不會出現冷冬?
如果只是從預測中來講的話,今年出現冷冬的概率不是特別的大,也就是說后續冬天不會特別的寒冷。
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知道,冬天的天氣,其實是不能看單一的天氣來進行預測的,當下全球氣候變暖,極端的天氣也頻發,所以對于天氣的預測,也就更加難了,當然,我們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同時也要告訴自己,一定要跟隨季節的變化,這樣才能在過冬天的適合更加的舒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