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組織許多人都聽說過,它自1949年形成,到現在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該組織從一開始到現在的性質都沒有變過,底層邏輯還是一個軍事同盟組織,成員國共同應對全球安全問題。
北約的擴張也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從冷戰時期西歐國家集體戰隊到后冷戰時期成員快速擴張,再到如今應對俄羅斯的威脅,重新開啟對峙。
![]()
越來越多的歐洲小國在審時度勢之后投入到了北約的懷抱,這其中也是有受美國勢力擴張影響的原因。那么為什么這些國家總是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興趣不減呢?
![]()
擴張之路
又說到北約為何能夠在全球有如此大的影響,還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戰爭結束之后,美蘇兩國成為了全球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
而當時歐洲由于處在主戰場,被打得一片廢墟,于是蘇聯趁此機會不斷擴張自己在歐洲的勢力。
![]()
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國際上的霸權地位,也對蘇聯的勢力擴張虎視眈眈。在此背景之下,美國和十個西歐國家一起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至此也標志著這一組織正式形成。
這一聯盟中最關鍵的一項協約就是集體防御原則,它主要說的是任何其他國家攻打組織內部的任一國家,都將被看作是對所有北約國家的進攻。
![]()
一開始北約的發展并沒有讓蘇聯有所忌憚,一直到六年之后,德國也加入了北約,此時蘇聯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很快成立華沙條約,并和北約形成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對立的軍事聯盟。
蘇聯解體之后華約相應的解散,北約也因為蘇聯這一敵人的消失轉變了其發展定位,那就是維護所有同盟國家的安全與穩定。
![]()
隨著北約防御范圍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國家如波蘭、匈牙利等也都看到集體防御的好處,索性一起加入北約,北約成員國的數量也由之前的十幾個增加到二十幾個。
當時許多國家都面臨恐怖主義威脅以及地域矛盾沖突,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常常借助軍事力量的優勢介入地區沖突當中,他們以維護世界和平的理由維護成員國的利益,因此吸引了更多國家的興趣。
![]()
不過,隨著俄羅斯在繼承了蘇聯政治、軍事遺產之后逐漸崛起,北約同盟國也再次面臨著來自歐洲東部的共同威脅。
先有克里米亞危機,之后又有陷入長期作戰的俄烏沖突。這些因素也促使北約的發展進入到第三個階段,那就是眾多國家再次向著俄羅斯高舉集體防御的大旗。
兩年前,芬蘭、瑞典等老牌發達國家也快速申請加入北約,至此該組織的成員國增加到了30多個。
那么,為什么冷戰已經結束了,還有這么多人連續不斷的加入到北約組織呢?
![]()
二、現實的選擇
其實,歐洲小國持續加入北約,這在不同階段有著特定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都是他們結合歷史經驗以及現實經濟發展的實際做出來的最終衡量,本質上是一種趨利避害的選擇。
![]()
最典型的就是波蘭、杰克等國家,他們本身國土面積就比較小,離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又比較近。
在歷史上,他們都被強大的沙俄或者后來的蘇聯軍隊吞并過,可以說,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心理陰影。
例如,克里米亞共和國在取得獨立地位之后,仍然被俄羅斯強制駐兵,甚至被俄軍直接打到議會大樓,強行扶持聽俄羅斯話的總理上臺。
![]()
沙俄在歷史上還曾三次瓜分波蘭,并且因為蘇聯的關系,烏克蘭曾遭遇過有史以來最大的饑荒,直接造成700萬人喪生。
還有東歐巨變時期,捷克等許多國家都曾因蘇聯的統治面臨重大危機,這些都是刻在廣大國民心中的創傷印記,由此他們也普遍產生了恐俄的情緒。
這些國家沒有與俄羅斯相抗衡的力量,但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被俄羅斯吞并。于是,北約提出的共同防御對這些國家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
再加上北約的老大哥美國擁有在歐洲強大的駐軍部隊,還擁有全球核打擊能力,于是他們紛紛愿意交出一部分費用來換取美國、德國等軍事大國的保護。
其中,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家更是直接將自己的防空以及其他一些國防權力移交給了美國。
![]()
雖然這么干對主權完整有所破壞,但卻能夠省下一大筆武器裝備費用以及軍事訓練費用。
不僅如此,加入北約之后,小國們還能夠在財政緊張的時候拿到北約或者美國的融資資金,甚至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美國牌武器。
![]()
在地域沖突的解決方面,當兩個存在領土糾紛的國家共同加入北約之后,他們的軍事體系可以融入到一個系統當中,他們被強制提高互相信任程度、減少摩擦,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還有在區域建設方面,相鄰國家一起加入北約,可以更好地解決跨國運輸、航運、跨國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
北約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具有重要影響力,加入北約可以使一些國家被視為西方陣營的一員,獲得背后勢力的支持,從而在國際事務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例如,波蘭加入北約后在國際上的地位有所提升,國際形象也發生了變化。
可以說,歐洲國家紛紛加入北約,并不是表面上親美或者反俄情緒主導下的沖動,而是他們在認清自己發展現實之后做出的低成本、大收益選擇。
那么,作為北約國家老大哥的美國是如何在本土之外的歐洲構建起這樣一個龐大的、互信程度高的國家軍事同盟呢?
![]()
三、一步大棋
其實,歐洲國家倒向北約和倒向美國有著相同的邏輯,北約這一組織一開始就是美國在世界上下的一個大棋。
在北約一開始成立時,美國就否定了建立聯合司令部的提議,而是構建了由美國代表控制的協調小組。這也表示著,一開始美國就對北約的所有決策擁有一票否決權。
![]()
后來,北約雖然成立了所有國家構建的理事會,但美國因為出資軍費最多,并且在世界上擁有核壟斷的位置,因此所有文件方案都必須由美國方面提出,其他國家的表態只是走個過場罷了。
憑借北約組織的便利性,美國可以說將歐洲的軍事力量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當時歐洲某些國家還想獨立研發核武器直接被美國一票否決,直到后來美國實在按不住了才默認少數國家持核。
![]()
除此之外,美國不僅將六個師常駐在歐洲,還在各個地方埋伏著上千枚的戰術核彈。
不僅如此,北約成員國的幾乎所有武器裝備都是美國生產的,北約的司令部最高指揮也是由美國軍官擔任,某些歐洲國家想搞點軍事行動,還得和美國借裝備。
![]()
不僅是北約內部的國家,就連、日本、菲律賓等亞太國家也都在仔細考量之后選擇了倒向美國的政策。
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看中的無非就是美國是世界軍事實力第一,希望美國能夠給其提供核武器保護傘。
![]()
經過多年的布局,世界范圍內的許多關鍵金融機制都和美國高度綁定,同時,5G、半導體、AI芯片研發等最前沿的技術也都被美國壟斷。
目前來看,這一現狀短時間內還無法改變,美國對世界許多國家的影響是從政治安全到金融再到技術全方位的輻射。
即便是在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大棒的窮追猛打之下,眾多國家還是選擇了一退再退,給美國交巨額的關稅保護費。
![]()
而美國辛辛苦苦構建起來的北約同樣也是美國利用自身實力影響全球政治的結果。
如今,美國已經將北約的手伸到了亞太地區,例如,近幾年美方老是慫恿歐洲英國、意大利等國家的艦隊前往太平洋和美國航母一起演練。
美國還指使澳大利亞私自發展核潛艇力量,目的就是將企業勢力覆蓋面擴展到南海周邊。
![]()
在去年,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經將數據網絡接到了北約系統之內,可以說,這些國家已經徹底成為了北約在亞太地區的編外盟友。
美國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不增加任何兵力就能夠利用北約龐大的海軍力量實現全球巡航。
![]()
到現在,北約的勢力范圍已經可以實現從歐洲到北極,再從亞太到印度洋的覆蓋閉環。
美國也達成了以本國為指揮中心、以亞太為軍事基地、指揮歐洲艦隊全球巡航的常態化網絡。
![]()
2022年,北約首次將中國列為系統性挑戰,還常常針對我國進行聯合軍演。對此,我國能夠做到永遠是堅守底線,頂住壓力,穩住周邊,提升自己實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迎接未來可能來到的挑戰。
信息來源:
[1]北約年度核演習將啟 渲染“威脅”卻又保持距離?國際在線.
[2]北約防長會成美國軍火推銷會 歐洲國家不滿.央視網.
[3]北約軍演不斷 北歐地區局勢緊張.光明網.
[4]阿根廷新總統,全面“倒向美國”?直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