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做個小調查:
選了5分鐘以上的
沒錯!就是你!
一定要好好看本文了!
(五分鐘以下的也別掉以輕心)
因為——
![]()
首先當然是大家都知道的痔瘡
說白了
痔瘡就是肛門內外的血管增生扭曲
帶著肌肉和皮膚一起腫了起來
![]()
任何對下半身靜脈施加壓力的事情
都可能導致和加重痔瘡
其中就包括拉屎時間太長
或者拉屎過于用力
一次兩次還好
老是沒屎硬拖/有屎硬拉
你的菊花就有更大概率變成這樣:
![]()
注:這其實是蓮霧
![]()
除了痔瘡以外
拉屎過久還會弱化
維系直腸的肌肉和韌帶
如果這些組織本來就因為
年齡大或者分娩而變弱
再加上拉屎時間過長
你的直腸就有幾率直接掉出來
發生俗稱的“脫肛”
![]()
與此同時
拉屎用力導致的腹內壓升高
會阻止下肢靜脈血回流
坐姿或蹲姿的物理障礙也會讓靜脈血
進一步堆積在下肢
![]()
久而久之,下肢靜脈
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壓力
容易老化變形,變得彎彎繞繞
并最終發展成靜脈曲張
左滑查看實拍圖
![]()
一項涵蓋18458人、歷時7年的研究發現
大約4.6%的醫院外心臟驟停
發生在廁所里
因為你在拉屎的時候
常常邊屏住呼吸邊用力
![]()
這種“瓦氏動作”
會導致血壓和顱內壓迅速升高
給心腦血管以猛烈沖擊
容易帶來暫時性腦缺血、昏厥甚至心臟驟停
![]()
在憋氣用力階段,腦血流速度顯著降低
來源:參考資料[5]
如果加上基礎病或者長期熬夜等因素
讓心腦血管更脆弱
那拉屎過久還要危險得多
綜上
專業人士普遍認為
為了你的身體健康
拉一次屎最多3-5分鐘
![]()
![]()
有科學家觀察了貓、狗、大象
等23種哺乳動物的排便過程
并仔細測量了
每坨粑粑的尺寸和排出時間
![]()
結果他們發現
雖然這些動物的體型天差地別
拉出的粑粑也大小懸殊
但它們的拉屎時間出奇一致:
都在短短12秒左右
![]()
來源:參考資料[7]
![]()
![]()
而作為哺乳動物中的異類
人類的排便時間則要稍長一些
但也沒長到哪去
一項2003年的研究發現
雖然人的排便時間波動相當大
但正常兩分鐘左右也能結束戰斗
![]()
來源:參考資料[8]
![]()
人和人拉屎時間相差巨大
其中固然有個人體質、飲食習慣等因素
但更不可忽視的一點是:
轉移我們注意力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
在美國,越是年輕一代,拉屎時間越長
來源:health
有人在2024年調查了一批
去醫院做結腸鏡檢查的患者
發現有66%的人
在拉屎時看手機
其中37.3%的智能手機用戶
每次上廁所的時間超過5分鐘
而在非智能手機用戶里
這一比例只有7.1%
![]()
![]()
來源:參考資料[9]
![]()
當然
也有很多老爺天天跟馬桶殊死搏斗
是因為真的想拉拉不出來
對于這些人
什么“多吃蔬菜”“多喝水”的建議
你們肯定都聽膩了
![]()
![]()
![]()
坐在馬桶上,翹起二郎腿
(注意要右腿壓左腿)
然后,上半身往后仰再往前壓
來回重復幾次,直到感覺屎意來臨
![]()
![]()
找一個小凳子放在馬桶前
雙腳踩在上面
上半身前傾
雙手抓住腳腕或者凳子邊
就像這樣:
![]()
來源:嗶哩嗶哩@拉屎王寶來
然后,想象自己在拔出什么東西
雙手用力向上拽
雙腳用力向下踩
隨著你的發力
你的菊花就會變成這樣:

![]()
這招適合不想動的老爺們:
雙腳抬起踩在馬桶圈上
雙手抱膝,靜待屎意來臨
![]()
這幾招本質上
都是調整自己腸道的角度
從坐便調整到類似蹲便的狀態
從而幫助你更順暢地拉屎
要是用上這些
還是拉不出來的話
那就不妨放過你自己和你的菊花
起來等等再拉吧
![]()
參考資料:
[1]Jama. Hemorrhoids.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084893
[2]emedicinehealth. Rectal Prolapse.
https://www.emedicinehealth.com/rectal_prolapse/article_em.htm
[3]武漢市第六醫院血管外科. 別忽視便秘!當心它讓你的靜脈曲張加重!
https://mp.weixin.qq.com/s/HGm08s9aVBBAgAYYsGziTQ
[4]Kiyohara K, Nishiyama C, Kiguchi T, Kobayashi D, Iwami T, Kitamura T.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the toilet in Japan: a population-based descriptive study. Acute Med Surg. 2018 Jun 25;5(4):369-373.
[5]Tiecks FP, Lam AM, Matta BF, Strebel S, Douville C, Newell DW. Effects of the valsalva maneuver on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healthy adults. A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y. Stroke. 1995 Aug;26(8):1386-92.
[6]Jacobs DO. Hemorrhoids: what are the options in 2018?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8 Jan;34(1):46-49.
[7]Yang, Patricia & LaMarca, Morgan & Kaminski, Candice & Chu, Daniel & Hu, David. (2017). Hydrodynamics of defecation. Soft Matter. 13. 10.1039/C6SM02795D.
[8]Sikirov D. Comparison of straining during defecation in three positions: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Dig Dis Sci. 2003 Jul;48(7):1201-5.
[9]Ramprasad C, Wu C, Chang J, Rangan V, Iturrino J, et al. (2025) Smartphone use on the toilet and the risk of hemorrhoids. PLOS ONE 20(9): e0329983.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