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歲的小周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每天到崗后就坐在電腦前寫代碼,除了吃飯、上廁所,一天要連續坐 10 個多小時。為了趕項目,他還經常加班到深夜,偶爾腰酸背痛也只當是年輕能扛,從沒放在心上。
直到半個月前,小周開始覺得肛門周圍墜得慌,上廁所時還隱隱作痛,偶爾擦屁股會看到一點鮮血。他以為是最近吃辣多了長了痔瘡,自己買了痔瘡膏涂,可癥狀不僅沒好,反而越來越頻繁 —— 有時候剛上完廁所,沒過半小時又想跑廁所,蹲半天卻只拉出來一點點。最后實在熬不住去醫院,檢查結果是直腸炎。醫生說,像他這樣長期久坐的年輕人,已經成了直腸炎的 “高危群體”。
![]()
以前大家總覺得直腸炎是中老年人的 “專利”,可最近幾年,醫院里年輕患者越來越多,大多是程序員、文案、設計師這類需要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醫生解釋,咱們的腸子得靠蠕動才能把食物殘渣排出去,久坐會讓腸子 “變懶”,動得越來越慢,里面的東西停留時間變長,不斷刺激腸道黏膜,時間久了就容易發炎,慢慢發展成直腸炎。
要是身體出現這 4 種癥狀,可別不當回事,很可能是直腸炎在 “報警”:
第一種,肛門周圍總墜脹、隱隱疼:很多人一開始會覺得肛門里像墜著個小石子,站著、坐著都不舒服,有時候還會傳來一陣隱隱的疼,不是那種尖銳的疼,而是綿綿的不適感,總讓人坐立難安。別以為是坐久了屁股疼,這可能是腸道在提醒你該關注它了。
![]()
第二種,排便時疼,還可能帶少量鮮血:上廁所的時候,肛門會有灼痛感或者刺痛感,擦屁股時會發現紙上有少量鮮紅的血,血不會和大便混在一起,要么在大便表面,要么只沾在紙上。這時候別直接斷定是痔瘡,直腸炎刺激腸道黏膜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三種,大便變稀、粘馬桶沖不干凈:正常大便應該像香蕉一樣,成型且不粘馬桶。如果最近發現大便變稀,像溏泥一樣,或者沖馬桶時總粘在馬桶壁上,沖好幾遍都沖不干凈,就要留意了。這是因為腸道發炎后,消化吸收受影響,大便性狀才會發生改變。
第四種,頻繁想上廁所,卻拉不多:明明剛上完廁所,沒一會兒又有便意,可跑到廁所蹲半天,只能拉出一點點,甚至拉不出來,這種 “想拉拉不出、想停停不了” 的感覺,就是醫生說的 “里急后重”,是直腸炎很典型的癥狀之一。
![]()
很多人會把直腸炎和痔瘡搞混,耽誤調理時間,其實兩者很好區分:痔瘡的疼大多是排便時突然疼一下,像被針扎了一樣,而直腸炎的疼是持續的墜脹疼;痔瘡便血通常是排便時滴下來的,量可能多一點,直腸炎便血則是少量沾在紙上;最重要的是,痔瘡不會讓大便變稀、粘馬桶,而直腸炎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性狀。
想要遠離直腸炎,關鍵要從 “減少久坐” 入手。醫生給出了幾個簡單好操作的建議:首先,每坐 1 小時就站起來活動 5 分鐘,哪怕只是在辦公室走兩圈、伸伸腰,也能讓腸子動起來;其次,平時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多吃菠菜、芹菜、燕麥這些蔬菜和雜糧,幫腸子減輕負擔;還要注意肛門周圍衛生,每天用溫水清洗,避免細菌感染;要是出現上面說的癥狀,別自己隨便買藥涂,及時去醫院看看,早期直腸炎調理起來很簡單,拖久了可能會加重,甚至引發其他腸道問題。
![]()
直腸炎雖然不是什么大病,但疼起來、不舒服起來特別影響生活。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久坐的習慣,更要多關注自己的腸道健康。別等癥狀加重了才重視,早發現、早調理,才能讓腸子一直 “輕松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