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說明:授權轉載微博大佬: “DPRK425” ,更多大毛軍事好文, 歡迎大家去微博關注這位大佬,方便日后看到更多精彩分析。
小海豚注釋: Kh-29、Kh-31和Kh-59堪稱蘇-30引進之初的“吉祥三寶”,雖然傻大黑粗,但很長時間都是僅有的可用精確對地制導武器,今天來看大佬為我們詳解他的家族演變!
KH-59導彈大家庭
圖1:Kh-59(1984年)-最初的型號,折疊前彈翼,固體火箭發動機動力,射程40千米,戰斗部重148千克,慣性制導+末端白光電視人在回路制導(雙向數據鏈)。
![]()
圖2:Kh-59M/ME(1988年)-Kh-59的改進型號(E為出口型號),折疊前彈翼,固體火箭發動機+下掛渦輪風扇噴氣動力,射程115千米,戰斗部重320千克,慣性制導+末端白光電視人在回路制導(雙向數據鏈)。
![]()
圖3:Kh-59MK(2002年)-Kh-59M的反艦改進型號(最初被命名為Kh-59A),折疊前彈翼,下掛渦輪風扇噴氣動力,射程285千米,戰斗部重320千克,慣性制導+格洛納斯制導(可能)+末端主動雷達導引頭。
![]()
圖4:Kh-59M2/M2E(2004年/2011年)-Kh-59M的改進型號(E為出口型號),折疊前彈翼,固體火箭發動機+下掛渦輪風扇噴氣動力,射程115千米,戰斗部重320千克,慣性制導+末端紅外電視人在回路制導(雙向數據鏈)。
![]()
圖5:Kh-59MK2(2009年)-Kh-59MK的改進型號(最早官方名稱仍為Kh-59MK,后為區分官方改為Kh-59MK2),固定方形前彈翼(主要識別特征),下掛渦輪風扇噴氣動力,射程285千米,戰斗部重320千克,慣性制導+格洛納斯制導(可能)+末端改進型主動雷達導引頭。
![]()
圖6:Kh-59MKM(2021年)-Kh-59MK2的對地改進型號,固定方形前彈翼,下掛渦輪風扇噴氣動力,射程285千米,穿甲戰斗部重360千克(40千克前置破甲戰斗部+320千克半穿甲戰斗部),慣性制導+格洛納斯制導。
![]()
圖7:Kh-59MK2的外貿宣傳單(結構圖)。
![]()
圖8:Kh-59MK2的研發經費實際上是由解放軍蘇-30MK2的訂單支付的。
![]()
圖9:Kh-69(2015年)-Kh-59家族的后繼發展型,為適配蘇-57戰斗機的主彈艙(蘇-57可攜帶4枚)采用了長方形彈體設計;該導彈最早被官方命名為Kh-59MK2,目前已經被重新命名為Kh-69。Kh-69為內置渦輪風扇噴氣動力,射程約400千米,戰斗部重約300千克,慣性制導+格洛納斯制導+地形匹配+末端光電制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