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那張美軍航母的照片確實看得人眼花繚亂,密密麻麻的艦載機擠在甲板上,F(xiàn)-18的硬朗線條、E-2D的圓盤雷達,一眼望去全是美國海軍的“排面”,不明所以的還得夸一句“不愧是全球最強海軍”。
可偏偏有架飛機要“砸場子”,就是混在中間的F-35C——別人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海軍灰,就它渾身透著股銹跡斑斑的棕黃色,跟剛從廢鐵堆里拖出來似的,活像個走錯片場的“異類”。
![]()
這畫面一傳到網(wǎng)上,全世界軍迷都笑了:說好的“隱形神機”呢?怎么連件像樣的“外套”都穿不住?
要說這F-35C的涂裝,可不是隨便刷的油漆,那是美國吹了十幾年的“隱身涂層”。
當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傳的時候,把這涂層吹得神乎其神,說是什么“多頻譜吸波材料”,能吸收雷達波還能抗各種惡劣環(huán)境,海里的鹽霧、天上的風沙根本不在話下,甚至拍著胸脯保證“維護簡便、壽命超長”。
結(jié)果現(xiàn)在倒好,剛在航母上待了沒幾天,就把牛皮吹破了——那棕黃色的斑塊根本不是生銹,是涂層被海上的高濕高鹽霧“啃”得支離破碎,底下的底漆和受損的吸波材料露了出來,看著才像長了銹。
懂點門道的都知道,海上環(huán)境對裝備的腐蝕性有多厲害。航母常年漂在海上,空氣里全是鹽粒子,一到潮濕天就跟撒了把“隱形沙子”似的,往飛機的縫隙、涂層里鉆。
F-35C的隱身涂層是聚合物基的,里面混著鐵氧體等吸波顆粒,這種材料本身就嬌貴,氯離子一侵蝕,涂層的化學鍵直接就被破壞了。
白天太陽曬得甲板溫度飆升,涂層熱脹冷縮;晚上海風一吹溫度驟降,再加上飛機起降時的震動、氣流沖擊,用不了多久涂層就開始起皺、剝落,顏色自然從灰黑色變成了難看的棕黃色。
反觀旁邊的F-18,用的是普通的環(huán)氧底漆加聚氨酯面漆,雖然不隱身,但耐腐蝕性極強,在海上泡幾年都還是規(guī)整的灰色,跟F-35C一比,簡直是“糙漢子”吊打“嬌小姐”。
最諷刺的是,這涂層一壞,F(xiàn)-35C的“隱身”本事就成了笑話。
隱身飛機之所以能藏住,全靠涂層吸收雷達波,一旦涂層剝落露出金屬機身,雷達反射截面能瞬間從“高爾夫球大小”飆到“籃球大小”。
以前美軍總吹噓F-35C能悄無聲息突破敵方防空網(wǎng),現(xiàn)在倒好,可能剛飛離航母就被雷達盯上了——畢竟這棕黃色在灰黑色的機群里都那么扎眼,更別說在雷達屏幕上了。
有軍事專家扒過數(shù)據(jù),說美軍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卡爾?文森”號航母上,有近三分之一的F-35C因為涂層問題達不到隱身標準,只能當普通戰(zhàn)斗機用,等于花了隱形機的錢,買了個“半殘品”。
其實這問題早就不是新鮮事了。早在2018年F-35C剛上艦測試的時候,就有士兵吐槽“涂層掉得像頭皮屑”,當時美軍還嘴硬說“只是測試階段的小問題”,后來偷偷換了所謂的“改進型HAVEGLASS6涂層”,結(jié)果照樣頂不住。
更要命的是維護還賊費勁,每架F-35C飛一次就得用特殊清潔劑擦一遍,發(fā)現(xiàn)剝落的地方得趕緊補涂,一次維護就要花好幾萬美元,還得停飛好幾天。
去年有報道說,美軍太平洋艦隊的F-35C出勤率只有58%,比F-18的72%低了一大截,不少飛機都在機庫等著補涂層,哪還有功夫搞戰(zhàn)備?
之前美國總拿F-35當“全球武器標桿”,盟友們花大價錢排隊買,現(xiàn)在這“銹跡斑斑”的樣子一曝光,估計不少國家得偷偷罵娘。
想想也是,花幾億美元買架飛機,結(jié)果連海上環(huán)境都扛不住,難不成每次出海還得給它配個“專屬保姆”?
更打臉的是,美軍自己也沒轍,要么讓飛機縮短出海時間,要么就硬著頭皮頻繁補涂,可治標不治本——只要還在海上飛,鹽霧就繞不開,涂層該壞還得壞。
說到底,這事兒就是美國軍工復合體“吹過頭”的惡果。為了搶進度、圈錢,明明知道隱身涂層耐腐蝕性不行,還硬是趕著列裝,把沒成熟的技術(shù)往裝備上堆。
以前總嘲笑別人的武器“中看不中用”,現(xiàn)在輪到自己的“寶貝戰(zhàn)機”靠“銹色”上熱搜,這臉打得是真響。
估計現(xiàn)在美軍看著甲板上那幾架棕黃色的F-35C,心里也犯嘀咕:這吹上天的隱形神話,咋就栽在鹽霧手里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