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僅在今日發布,謝絕轉載
近日,亞洲防務安全網報道,一場突如其來的網絡攻擊讓俄羅斯國防工業巨頭羅斯泰克的內部文件曝光于世,其中一份標注“客戶704”的保密文件顯示,越南可能已與俄羅斯達成一項秘密軍購協議,計劃以高達80億美元的價格采購多達40架蘇-35戰斗機。
![]()
【亞洲防務安全網報道原文】
這一消息若屬實,將成為東南亞地區后制裁時代,最大規模的對俄軍購交易。
從戰略需求角度分析,目前的越南空軍確實面臨著迫切的更新換代壓力。當前越南空軍的主力仍為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引進的蘇-27和蘇-30MK2V重型戰斗機,目前可用的總數在42架左右。
這兩款戰斗機從性能上來說,都已老舊,即便是兩者中較為先進的蘇-30MK2V,其雷達和航電配置也已明顯落后于時代。
![]()
【越南空軍裝備的蘇-30MK2V】
該機裝備的N001VE雷達仍停留在機械掃描雷達時代,使用落后的倒置卡塞格倫天線,對F-16和殲-10C這樣的單發戰斗機的探測距離僅能勉強超過100公里,同時跟蹤目標數量不超過6個,僅能引導導彈攻擊其中的2個。
而且在復雜電磁環境下,這類老雷達極易被干擾,這在電子戰機逐漸普及的今天,顯然已經無法形成有效作戰能力了。
面對周邊國家不斷升級的空中力量,特別是中國在南部地區部署的殲-16和殲-10C等先進戰機,越南空軍的現有裝備已難以有效抗衡,所以他們確實也到了尋求新戰機的節點了。
而從性能上來說,蘇-35相比越軍現在手里的蘇30MK2V,確實是一個飛躍,其配備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對雙發重型戰機,在凝視模式下號稱能有400公里的探測距離,并可同時跟蹤30個目標。
![]()
圖:越軍的蘇30MK2V
當然,這種凝視模式是犧牲了搜索范圍的,必須有精確的引導才能發揮作用,常用的搜索模式下,其對雙發重型戰機的探測距離實際在200公里左右,稍弱于殲16和殲10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而配合200公里射程的R37M遠程空空導彈,蘇35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可以說是大幅超越了蘇30MK2V,同時它的AL-41F1S矢量發動機還使得該機擁有了卓越的超機動性,近距格斗能力非常強,可以說蘇-35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地區空中力量格局。
![]()
圖:蘇35
至于為什么越南空軍選擇蘇-35而非其他機型,一方面是在機型選擇上,越南的選項實際上相當有限。
盡管國際市場上有美國F-16V、法國"陣風"等西方戰機可供選擇,但河內對西方國家始終存有戒心。
另一方面,俄羅斯第五代戰機蘇-57雖已推出出口型號,但其高昂的單價令預算有限的越南難以承受,且其實際性能與產能至今未能滿足俄羅斯空天軍的要求,輪到交付越南時,可能已經猴年馬月了。
因此,蘇-35成為越南唯一現實的選擇,它既延續了越南熟悉的俄制戰機體系,大幅降低了飛行員培訓與后勤維護成本,又提供了部分接近五代機的平臺性能,堪稱最合適的換裝方案。
![]()
圖:俄軍蘇35戰機
然而,即便越南成功引進蘇-35,對中國的威脅也相當有限。首先,蘇-35與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存在相當大的性能差距。
即便不看殲20和殲35這類隱身五代機,就是殲16和殲10C這類四代半戰機,在面對蘇35S時,依然有顯著的空戰優勢。
這兩款戰機都搭載有領先蘇35兩代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探測距離、同時跟蹤目標數量、抗干擾能力上都強于蘇35的雪豹E。
而且,最關鍵的是,它們具備通過數據鏈協同不同平臺作戰的能力,除了與五代機協同外,還可以與預警機和電子戰機等協同配合。而越軍既沒有數據鏈體系,也沒有預警機和支援機體系,實際已經跟不上現代空戰發展了。
![]()
【殲-16多用途四代半戰斗機】
其次,蘇-35的交付和形成戰斗力的時間,仍存在多重變數。俄羅斯航空工業雖宣稱蘇-35產量已翻倍,但目前主要優先供應本國空天軍,同時伊朗的優先級也在越南前面,所以越軍能拿到蘇35的時間,可能要到2028年后了。那個時候,中國六代機可能都小批量服役了。
總而言之,越南如果真的采購蘇-35,那也不足為奇,同時也不足為慮。這只是他們裝備更新節點的無奈選擇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