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味道,藏在騎樓下的煙火氣里,藏在閩南語的吆喝聲中。所謂“古早味”,是閩南人對傳統(tǒng)的堅守,對原汁原味的追求。
清晨的八市,海風裹挾著咸腥味撲面而來。在市場入口的攤位上,阿婆正在煎海蠣煎。新鮮海蠣、地瓜粉、雞蛋和青蒜在鐵板上相遇,煎至邊緣焦脆,內里軟糯。蘸上甜辣醬,海蠣的鮮、雞蛋的香、地瓜粉的Q彈在口中綻放。這碗海蠣煎,是許多廈門人從小吃到大的記憶。
![]()
轉入深巷,沙茶面的香氣引人駐足。廈門的沙茶面,精髓在湯底——用蝦頭、花生、椰漿等數(shù)十種原料熬制,色澤橙黃,滋味濃郁復雜,甜、辣、鮮、香層次分明。自選配料:豬肝、魷魚、豆腐、大腸...每樣都在沙茶湯中煥發(fā)新生。坐在路邊小凳上,吸溜著面條,喝一口熱湯,幸福感油然而生。
午后,來一碗花生湯配炸棗,是廈門人特有的悠閑。花生湯要熬到花生入口即化,湯色乳白,甜而不膩。炸棗則是糯米包裹著花生餡,炸至金黃,外酥內軟。這一甜一脆,相得益彰。
![]()
傍晚時分,巷口的燒肉粽飄香。廈門的肉粽用料豐富:豬肉、香菇、蝦米、栗子、咸蛋黃...用竹葉包裹,煮至糯米軟糯,各種食材的味道相互滲透。吃時蘸甜辣醬,配芫荽,風味獨特。
這些古早味小吃的背后,是廈門人對食物的理解與尊重。他們相信,最好的味道來自最新鮮的食材和最用心的制作。在快速變化的今天,這些街頭小吃如同時光的錨點,維系著城市的記憶與情感。每一個小吃攤,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口古早味,都是一段鄉(xiāng)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