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瑩媽
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學習任務并沒有太重,這時候最主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在小學的時候學習習慣沒有養好,那么到上中學之后,孩子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那些小學放學后能夠主動先寫作業的孩子和一定要玩會手機再寫作業的孩子,其實到了上初中之后就有非常大的差距。
![]()
那些回家后就能先寫作業的孩子,一般有以下這些特點
第一、在學校里面游刃有余
無論是老師在學校里面上課,還是課后跟同學的相處,他都能游刃有余,所以他覺得壓力沒有那么大,回到家里面就寫作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又或者是他在學校里面過得特別開心,甚至覺得學習也不是一件多么難的事情,所以回到家里就寫作業,他的抵觸情緒就沒有那么深。
![]()
第二、這個孩子是比較自律的
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想玩,但是能夠克制自己這種天性,堅持寫作業的孩子恰恰說明他是非常自律的,對自己是有要求的一個孩子,他在實現目標的時候會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第三、有規劃的
回到家先寫作業的孩子,其實就是對自己是有非常明顯的規劃,甚至寫完作業,他可能還會先預習一下第2天的課程。
![]()
而那些回到家里面要先玩一會手機的孩子,常常也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情緒調節能力比較差
在學校里面可能老師會有壓力給到孩子,有可能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跟同學有一些爭執,這些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他回到家里面就想要輕松一下,覺得我今天不開心了就要找點樂子。手機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樂子,孩子就能沉迷到手機里面。
![]()
第二個特點:孩子非常隨意
也就是這個孩子隨心所欲,對自己沒有太高的要求,我今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今天就想玩一會手機,上學太累了,我得玩一會兒。
所以那些放學后在家長的引導下,甚至不需要家長引導都能夠自己積極寫作業的孩子,和那些非得要玩一會手機再寫作業的孩子,到了上初中之后或者上高中之后就會有非常大的差距。
![]()
會有哪些差距呢?
差距一、孩子作業情況
小學只有三門課程,但是到了上初中之后有七門課程,課程一多每個課程布置一點作業,就會讓孩子的作業量增加。
有一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養成了很好的習慣,所以他寫作業是又快又好,畢竟先寫完作業還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就可以玩會手機或者是看自己感興趣的書,這樣他對于寫作業的專注度就會更強一些。
而那些習慣了先玩手機的孩子,在玩手機時自己的心都散了,再讓他寫作業,其實他的效率并不是很高拖拖拉拉的,到了上初中之后,完成作業就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
![]()
差距二、學習成績
從小學就能自己寫作業的孩子其實對自己是有目標感的,所以到了上初中之后,他也能夠按部就班地跟上老師的節奏,天賦好的孩子還能夠慢慢地提升成績。
而那些回家就要先玩手機的孩子本來就對自己沒有太高的要求,是比較隨意的,到了上中學之后感覺有壓力孩子就會退縮,甚至會出現逃課厭學的情況,學習成績當然就一塌糊涂了。
差距三、學校的適應性
小學就能先寫作業的孩子,大概率在小學的時候跟同學相處也是挺好的,各方面都比較好,到了上中學之后學習成績好,也能得到老師的喜歡,也能得到同學的尊重,自然在中學也能夠如魚得水。
但是那些在小學放學回來先玩手機再寫作業的孩子,到了上初中之后,他開始進入了青春期,青春叛逆的時候可能手機對他的吸引就更大了,更容易在壓力之下逃避到手機里面,很可能會染上手機癮,甚至不愿意上學。
![]()
當我們發現孩子回來一定要先玩會手機時,作為家長不用強迫他一定要寫作業,可以考慮引導孩子做其他的,比如我們回家可以先去外面玩一下,打一下球運動一下,或者是給孩子做點好吃的。
讓孩子先把壓力釋放出來,盡量不要讓孩子玩手機,把手機控制住了,然后把孩子在學校的壓力釋放掉了,這時候再讓孩子寫作業,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其實就是在孩子玩手機這個信號里讀到孩子背后的焦慮壓力和不安,家長們要接納孩子,幫助孩子用運動把這個壓力消耗掉。
![]()
心理學提到“論心不論跡”,要通過行為背后看到孩子的內心。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