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共同砸下66億元人民幣,將銅鑼灣港島壹號中心的13層寫字樓買下作為在港總部,這樁香港地區近年來最大金額的商廈買賣,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看起來,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只是完成了一次置業,實際上這是兩大巨頭推動全球化布局的又一招妙棋,而香港也憑此進一步夯實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香港的獨特“窗口”定位與國際規則接軌優勢,是諸多企業規避單一市場風險頗為有效的緩沖帶。
![]()
66億重倉香港,再次確認香港的全球樞紐價值
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香港既能充分承接內地的供應鏈資源,又能借助CEPA協議進入全球市場,其擁有其他國際金融中心難以復制的“內外循環”銜接能力,而這正是阿里和螞蟻等巨頭所迫切需要的。
阿里的跨境電商通過香港可以更好地搭建內地倉儲、香港集運、全球配送的高效網絡,螞蟻已經打通了大灣區的10萬家以上商戶,跨境消費毫無阻礙。
正如阿里巴巴高層所說,香港有專業人才、穩健資本市場和全球連接優勢。
![]()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香港2025年上半年有著高達1094億港元的IPO集資額,較2024年同期暴增八倍,重回全球新股融資榜首。對需要持續全球融資的科技巨頭來說,香港聯交所2402億港元的日均成交額,同比增長118%,是非常堅實的資本后盾。
香港的金融生態也是全球前三的存在,聚集了持有1、4、9號牌的持牌機構,可為其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業務提供合規基礎,這也是螞蟻數科于今年4月將海外總部落戶香港,并成為“重點企業伙伴”的原因。
兩大巨頭的出手時機也有講究,近年來香港地區超甲寫字樓租金下滑,今年以來核心區才形勢好轉,不差錢的兩大巨頭直接選擇購置物業而不是租賃,鎖定長期辦公成本的同時,也表達了堅定看好香港的信心。
深耕20余年,阿里、螞蟻的香港業務版圖
事實上,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已經在港布局深耕20余年,也是時候進行戰略升級了。
阿里巴巴創立時即進入香港市場,隨后淘寶、阿里云先后進駐,雙重上市的里程碑也在香港完成。可以說,阿里巴巴和香港資本市場一直深度綁定,繼續增加投資也是理所當然。
螞蟻集團在香港更多以業務場景滲透,其于2017年推出的AlipayHK已積累了450萬活躍用戶,覆蓋香港日常消費場景。作為全球區塊鏈專利持有量最多的企業,螞蟻數科的RWA業務入選了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案例,連接著該地區的1500萬臺新能源設備。
本就淵源深厚的兩大集團在香港繼續攜手,阿里云為螞蟻的數字金融提供算力支撐,螞蟻的支付場景則可以反哺阿里的電商生態。此次聯合購置總部,事實上的一棟樓辦公,兩家的團隊更加不陌生。
香港的科技+金融生態,迎來重量級玩家
在與新加坡激烈競爭全球第三金融中心的同時,香港全力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阿里和螞蟻的此番布局,對香港是極大的利好,有望改善金融強、科技弱的短板。
![]()
兩大巨頭的香港業務本就扎實,協力買下總部更像是給香港站臺、背書。這甚至對香港的商業地產也帶來了提振效應。兩大巨頭買下的港島壹號中心所在銅鑼灣區域,空置率一度較高,如今這筆大交易已經引發周邊的甲級寫字樓問詢量環比增長了3成以上,對市場信心的傳導作用可見一斑。
香港更關注的,是兩大巨頭總部設立帶來的人才引聚效應,至少2000個以上的高端崗位,香港高校的科研資源有了高端載體,外來的高端人才也對香港留人大有益處。
資源、人才、信心,香港更愿意看到的,是有更多的內地巨頭企業到港置業,而兼具國際規則接軌與中國市場連接雙重屬性的香港,有信心支撐巨頭們的海外擴張野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