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浪飄香。10月21日,信陽市新縣吳陳河鎮的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種糧大戶將自家收割機化作“共享農機”助力鄉鄰搶收,收割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成為這個季節最動人的“豐收序曲”。
“我多幫一點,大家的損失就少一點,咱們一起擼起袖子干!”田埂上,種糧大戶吳宗華望著金黃的稻田,話語樸實卻充滿力量。同樣奔波在搶收一線的還有陳忠和邱青山,他們也主動加入“共享隊伍”,用實際行動傳遞著鄰里間的溫暖。
![]()
陳忠總把獨居老人和困難群眾的需求放在首位,完成一戶老人的稻田收割后,便馬不停蹄趕往下一戶,收割結束還免費幫行動不便的鄉鄰運送稻谷,讓“及時雨”般的幫助落到實處。而邱青山則是每天天不亮就駕駛收割機出發,深夜才回家清理著收割機上的稻稈,即便泥水沾滿褲腿也毫不在意,他笑著說:“顆粒歸倉是種田人最大的心愿,能多搶收一畝,大家心里就多踏實一分。”
如今,吳陳河鎮田野間“共享農機”的轟鳴聲仍在持續,車輪碾過泥濘,金黃稻穗化作飽滿谷粒,不僅守護了豐收希望,更讓互助的種子在鄉親們心中深深扎根。
搶收的熱潮不止于吳陳河鎮,新縣各鄉鎮紛紛奏響秋糧搶收“協同曲”。周河鄉柳鋪村村“兩委”干部化身“全能戰士”,一邊調集聯合收割機幫助農戶搶收稻谷,一邊積極聯系烘干廠開辟“綠色通道”,還主動輪流值守烘干廠、積極協調場地搭建臨時晾曬場,全方位保障糧食歸倉;千斤鄉喻沖村的烘干點則開啟“24小時不間斷作業”模式,工作人員堅守崗位,實時監測烘干過程中的溫濕度,根據稻谷含水量靈活調整烘干工藝,確保每一批稻谷都能達到安全儲存標準;陳店鄉組建的10個秋糧搶收工作小組,對照水稻種植清冊逐戶核查,動態掌握收割進度,同時收集群眾訴求、協調解決農機調度、人力不足等難題,為搶收掃清障礙。
目前,新縣秋糧搶收已進入尾聲,金黃的稻谷正源源不斷涌入糧倉。在這場與秋雨的較量中,挺身而出的種糧大戶、沖鋒在前的基層干部、默默奉獻的普通農戶,用最質樸的行動驅散了天氣帶來的陰霾。他們的堅守與付出,讓“擔當”與“互助”成為這個豐收季最耀眼的底色,也為新縣的秋日寫下溫暖注腳。(通訊員:王麗君 黃珊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