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黑龍江邊境城市鶴崗獲批新建蘿北機場,投資12.09億元,計劃2027年通航,宣告這個歷經逾十年謀劃的項目,終于從紙面走向現實。此次獲批建設的蘿北機場被納入黑龍江省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屬于重點新建支線機場。
鶴崗是收縮型城市的代表,近幾年因“低房價”現象吸引社會關注。安居客數據顯示,該市當前二手房均價約為1826?元/㎡,新手房均價約為3100元/㎡,仍處全國低位。
當資源枯竭的鶴崗宣布新建機場,“蘇州梅友機場”又被拿人出來調侃,這兩個看似孤立的事情,卻共同揭示了中國城鎮化進程中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新型城鎮化戰略背景下,我們的公共資源配置是否真正實現了“投資于人”?
蘇州,這座以全國0.09%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2%GDP的工業巨人,長期面臨著“有機場需求,無機場批建”的困境,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鶴崗這個連續多年人口凈流出的城市,卻將迎來自己的新機場。這種反差強烈的資源配置,表面上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我國當前財政轉移支付機制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從經濟理性角度審視,蘇州不建機場,可能是長三角地區機場密度已居全國前列,蘇州周邊百公里范圍內分布著上海浦東、虹橋,無錫碩放,南通興東等多個機場。在此背景下,再建蘇州機場確實可能造成資源浪費。然而,問題的核心不在于蘇州是否應該建機場,而在于公共資源配置是否真正遵循了“財隨人走”的原則。
當前我國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續著按行政層級分配的慣性,這種模式導致了一個怪現象:經濟發達、人口流入的地區,雖然財政收入較高,但人均公共服務資源卻相對緊張;而經濟相對落后、人口流出的地區,在轉移支付的支持下,人均享有的公共資源反而相對充裕。這種資源配置的扭曲,不僅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更與“投資于人”的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投資于人”的本質,是讓公共資源跟隨人的流向,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公共服務。當大量年輕人涌入東部發達地區求學就業時,這些地區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理應得到相應加強;而當某些地區人口持續流出時,公共資源的投入也應當適時調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要求我們建立更加科學、靈活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對于人口持續流出的地區,應當適當壓縮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將有限的財政資源更多地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同時不再簡單以GDP等經濟指標作為考核導向。而對于人口持續流入的發達地區,則需要在公共服務領域加大投入,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為這些地區做出貢獻的每一位居民。
實現“財隨人走"的轉移支付機制改革,需要突破傳統的行政區劃思維,建立以常住人口為基礎的資金分配方式。同時,也要完善財政資金的績效評估體系,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讓公共資源的配置更加精準高效。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統籌兼顧效率與公平,對于鶴崗這樣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適度的基礎設施投入是必要的,關鍵在于把握好投入的度與時機,確保這些投入真正服務于當地群眾的實際需求,而不是嚴重的資源錯配,淪為形象工程。
我們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必須打破資源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公共資源跟著人走、隨著需求變。只有當每一個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都能享受到應有的公共服務,當每一個留守故土的居民都能獲得基本民生保障,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蘇州與鶴崗的機場的錯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唯有堅持“投資于人”的理念,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走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