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一句帶著明顯“夾子音”的“咱家風扇壞了,光轉圈沒有風”,讓河南網紅小玉在短視頻平臺迅速撕開流量缺口。沒有驚艷的外形,也沒有復雜的劇情,單靠這份反差感極強的語氣和表情,她不僅快速吸粉,還引發了一波模仿熱潮,網友們爭相復刻同款語氣拍視頻,一時間,“風扇姐”的名號在各大社交平臺傳得沸沸揚揚。
![]()
熱度尚未降溫,9月20日,小玉與現任老公大鵬舉辦婚禮,并同步開啟直播。這場婚禮本是流量的又一次助推,可她在鏡頭前話鋒一轉,開始講述自己的“悲慘過往”:控訴前夫有家暴行為,不僅出軌,還沉迷賭博欠下巨額債務,自己更是因為長期遭受虐待患上抑郁癥,甚至失去了一個孩子。字字句句都透著委屈,不少網友被這份“苦情”打動,在評論區留言“終于苦盡甘來”“一定要和現任好好幸福下去”,她的“受害者”人設也在此刻愈發牢固。
誰也沒料到,這場“幸福”的熱度僅維持了不到一個月,10月19日和10月22日,自稱小玉前夫的楊順義突然在網上連續發聲,一連發布多條視頻,直指小玉編造謊言、用虛假人設騙取流量。不同于小玉的口頭控訴,楊順義的反擊帶著清晰的證據鏈——他不僅曬出兩人的結婚證、婚禮照片和視頻,還展示了銀行轉賬記錄,甚至帶著鏡頭回村“實地取證”,連村里的電線桿都成了佐證場景的一部分,直言“你說的每一句,我都有證據反駁”。
![]()
楊順義在視頻里提到,自己原本不想公開回應,可小玉在直播中反復提及“前夫”,把自己塑造成施暴者,導致他和家人在村里抬不起頭,鄰居、親戚隔三岔五就來追問“你是不是她說的那個家暴前夫”,實在無法忍受才選擇站出來。他說,自己曾主動聯系小玉,希望她刪除涉及不實信息的視頻,可對方不僅拒絕,還直接否認兩人的婚姻關系,聲稱“前夫姓陳不姓楊”,連基本的身份都不肯承認。
為了證明自己才是小玉口中的“前夫”,楊順義亮出了關鍵證據:結婚證上,小玉的本名“史懷蘭”清晰可見;婚禮視頻里,兩人交換戒指、敬酒的畫面完整;銀行轉賬記錄則對應著當年的彩禮和禮金往來。更有村民在鏡頭前證實,小玉確實曾嫁入楊家,村里不少人都參加過他們的婚禮。楊順義的大姐也出面回應,反駁了小玉“婚禮自己化妝、沒買三金”的說法——“當天是我親手給她化的妝,三金也實實在在買了,可她后來非要在網上買假貨戴著,我們也攔不住”。
![]()
關于錢財糾紛,楊順義明確表示,當年訂婚加婚禮,彩禮、三金和各類禮金加起來共23萬元,這些錢全由小玉保管。可兩人離婚后,小玉只退回了3.8萬元,剩余款項并未歸還。至于小玉所說的“前夫賭博欠債50萬”,他直言“根本沒有這回事,純屬編造”。更讓人意外的是,楊順義提到,婚后他發現小玉名下有網貸,多次追問用途,小玉都不肯說清楚,這與她塑造的“無辜受害者”形象形成了明顯反差。
隨著楊順義的發聲,越來越多網友開始在評論區“爆料”。有自稱小玉老家鄰居的網友留言:“她根本不是被迫離婚,是自己主動提的,離婚還不到兩個月,就和現在的老公大鵬公開關系了,當時村里不少人都知道”;還有知情者透露,“聽說她用從楊家帶走的錢付了房子首付,要是真的,這就不是單純的‘受害者’了,更像是有預謀的”。甚至有網友注意到,小玉曾在視頻里展示過一處文身,楊順義說那是“重生”兩個字,“這細節只有一起生活過的人才知道,她要是沒和我結婚,怎么會有這個文身?”
![]()
翻看小玉此前的視頻,不難發現她一直在強化“柔弱、懂事、逆來順受”的人設:鏡頭前,她總是輕聲細語,提起過往就紅著眼眶,把婚姻里的痛苦放大,以此獲取網友的同情。可當楊順義拿出證據后,這些內容開始經不起推敲——她刻意模糊前夫的真實身份,面對質疑刪除提及“楊順義”的評論,賬號至今沒有對證據做出正面回應;她聲稱“因家暴流產”,卻拿不出任何報警記錄、驗傷單或醫院病歷;她說“沒要三金”,卻被婆家親戚拆穿“買假貨充數”。
網友們的評論也逐漸趨于理性。有人在楊順義的視頻下留言:“作為普通人,被安上家暴、賭博的罪名,這輩子的名譽都毀了,換誰都得站出來澄清”;也有人質疑小玉:“靠賣慘吸粉可以理解,但編造家庭丑聞、利用大家的同情心,這就突破底線了”;還有網友提到法律層面:“要是拿不出家暴證據,這已經不是人設崩塌的問題了,可能涉及誹謗吧?”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之前覺得她可憐,現在看下來,最可憐的是被冤枉的前夫,平白無故背上這么多罵名,連正常生活都受影響。”
![]()
其實,在互聯網時代,靠人設獲取流量本無可厚非,但“誠實”永遠是底線。虛構經歷、編造謊言、消費公眾的同情心,或許能換來一時的熱度,可一旦真相暴露,只會讓自己陷入信任危機,最終得不償失。楊順義說,他站出來不是為了流量,只是想“還自己和家人一個清白”——對一個普通的農村男人來說,“家暴”“賭博”這些標簽,不僅會影響他在村里的人情往來,更會摧毀他的名譽和尊嚴,這種傷害遠比流量帶來的利益更沉重。
![]()
一句“風扇壞了”讓小玉一夜爆紅,可這場走紅的背后,卻是一地雞毛的真相。互聯網能放大優點,也能揭穿謊言,它給了普通人被看見的機會,卻不會縱容虛假和欺騙。當“苦情”變成“劇本”,當“受害者”淪為“表演者”,消耗的不僅是個人的信用,更是網友對他人遭遇的信任。或許到最后大家才會明白:真正能長久的流量,從來不是靠編造的故事,而是靠真實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