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梅斯學術(ID:medscinews)
你是否曾對著鏡中的銀絲嘆息,感嘆歲月的無情?又或者,暗自慶幸自己滿頭黑發,不見銀絲?
一項于2025年10月發表在
Nature子刊
Nature Cell Biology的 上的突破性研究,可能會徹底顛覆認知。 由東京大學的西村惠美教授領導的團隊發現,我們頭發變白的過程,竟然可能與預防最危險的皮膚癌黑色素瘤,存在著一種驚心動魄的此消彼長關系
![]()
DOI:10.1038/s41556-025-01769-9
輻射與化療——通向“衰老分化”的白發之路
要理解這場發生在毛囊深處的微觀戰爭,我們首先要認識主角:黑色素干細胞。它安居在毛囊一個叫做“隆突”的特定區域里。當毛囊進入生長期,需要給新生的頭發著色時,這些干細胞就會被激活,一部分進行自我復制以保有種群,另一部分則分化為成熟的黑色素細胞,奔赴毛囊底部,開始辛勤地生產黑色素,于是我們便擁有了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
然而,人生在世,難免風吹雨打。這些長期駐守的干細胞在其一生中,會不斷遭受各種內外源壓力的沖擊,從紫外線輻射到心理壓力,這些統稱為“暴露組”。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干細胞會逐漸耗竭,新長出的頭發得不到足夠的色素供應,便成了白發。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干細胞衰老理論”。
但事情遠不止這么簡單,壓力的類型,才是決定干細胞命運走向的關鍵岔路口。研究人員首先探究了像電離輻射和某些化療藥物這類“細胞毒性壓力”對黑色素干細胞的影響。這類壓力以其強大的殺傷力著稱,它們能在干細胞的DNA上造成嚴重的損傷——DNA雙鏈斷裂。
通過精妙的活體命運追蹤技術,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攜帶了DNA雙鏈斷裂的干細胞,在被激活準備分裂時,并沒有像正常細胞那樣增殖,而是啟動了一個奇特的程序——“衰老-分化”。這意味著,它們一邊進入了不可逆的細胞周期停滯(即細胞衰老),一邊卻加速了向成熟色素細胞的分化進程。它們變成了同時表達衰老標志物p21和黑色素的“衰老色素細胞”。
![]()
年齡和電離輻射誘導的黑色素干細胞耗竭以及隨后的頭發變白
更形象地來理解,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想象成工廠里一臺受損的核心機器。為了不讓它徹底報廢并引發更大事故(比如癌變),工廠管理者(即機體)啟動了一個應急程序:強制這臺機器在安全模式下完成最后一批產品(黑色素)的生產任務,然后將其永久關閉、清理出廠。
這些同時進入了衰老狀態、并且執行了分化功能的黑色素干細胞正是如此,它們在完成短暫的色素供應后,便會通過生理性的清理過程被自然清除,最終導致干細胞庫的永久性耗竭。其結果,就是局部頭發變白。白發的出現,標志著潛在的癌變源頭被成功根除。
致癌物——通往“自我更新”的癌變險途
然而,并非所有壓力都引導干細胞走向“光榮退休”的白發之路。當研究人員使用典型的致癌物,如DMBA(一種多環芳烴)或紫外線B(UVB)來處理小鼠時,驚奇的事情發生了。
盡管這些致癌物同樣能造成DNA損傷,但它們非但沒有誘導干細胞走向“衰老-分化”,反而阻止了輻射引起的白發和干細胞耗竭!在致癌物的影響下,即使同時遭受輻射,黑色素干細胞也仿佛穿上了“防彈衣”,它們頑強地進行自我更新,將其后代派往毛囊間的表皮區域,形成色素性病變。
![]()
致癌應激如何拮抗頭發變白和黑色素干細胞的耗竭
![]()
DMBA通過花生四烯酸代謝拮抗電離輻射誘導的頭發變白
命運的扳機——p53通路與KITL信號
為什么同是壓力,輻射和致癌物會給干細胞帶來截然相反的命運?
為了揭開謎底,研究人員對經歷了不同壓力的干細胞進行了基因層面的深度剖析。他們發現:
輻射之路:激活了細胞內在的p53-p21衰老信號軸,以及TBK1介導的胞內DNA/RNA感知通路。這好比觸發了細胞內部的“自毀程序”,鐵面無私地清除受損細胞。
致癌物之路:則巧妙地“劫持”了另一套系統。它們不依賴于引發特定的基因突變(如H-Ras突變),而是激活了干細胞周圍“微環境”細胞。
原來,答案的關鍵藏在毛囊干細胞身上。致癌物能刺激這些毛囊干細胞大量分泌一種名為KIT配體(KITL)的關鍵信號蛋白。KITL對于黑色素干細胞的存活和自我更新至關重要。
當研究人員特異性地在毛囊干細胞中敲除
KITL基因 后,一個驚人的現象出現了:小鼠不僅出現了漸進性的白發,而且致癌物再也無法保護干細胞免受輻射的清除作用。反之如果人為地在表皮中過度表達KITL,則能成功抵抗輻射,阻止白發的產生
![]()
致癌應激如何通過增加微環境中KITL的表達來影響黑色素干細胞
KITL就像一份強有力的“生存指令”,直接覆蓋了p21發出的“自毀指令”,讓受損的干細胞得以續命。 此外,致癌物和KITL還能激活干細胞內的花生四烯酸代謝通路,其產物前列腺素E2同樣具有強大的輻射防護作用,進一步鞏固了“生存信號”。
至此,宏觀現象背后的微觀拮抗機制浮出水面:
輻射壓力→ DNA雙鏈斷裂 → p53/p21通路激活 → 干細胞“衰老-分化” → 干細胞耗竭 →頭發變白,但黑色素瘤風險降低。
致癌性壓力(如DMBA, UVB) → 誘導微環境產生KITL → 激活干細胞內KIT信號→ 抑制p21通路 → 干細胞自我更新/擴增 →頭發保持黑色,但黑色素瘤風險顯著增加。
為了驗證這一拮抗關系,研究人員設計了巧妙的實驗。他們在易感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先給予一次輻射,再誘導腫瘤發生。結果發現,經歷過輻射、出現了干細胞耗竭和白發的區域,后續黑色素瘤的發生被極大地抑制了。這直接證明了,誘導白發的過程通過在個體干細胞水平上做出“耗竭而非擴增”的命運抉擇,來犧牲局部組織的生理功能(色素再生),以換取整個機體對癌癥的長期預防。
并且,隨著年齡增長,毛囊微環境中KITL等支持因子的表達會自然下降。這解釋了為何衰老本身伴隨著白發增多,同時也部分降低了老年期黑色素瘤的發生風險。而在人類高慢性日光損傷型黑色素瘤(如惡性雀斑樣痣)的樣本中,研究人員確實觀察到了病灶周圍表皮中KITL表達的顯著升高,為這一理論提供了堅實的臨床證據。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揭示了白發可能是一種積極的、保護性的生理過程。它是身體清除潛在癌變前體細胞、維持長期健康的一種代價。其次,它提醒我們,不同類型的環境壓力對健康的影響是復雜而特異的。并非所有“抗衰老”(此處指延緩外觀衰老如白發)都是絕對有益的。強行逆轉某些衰老表觀(如白發),可能會無意中增加某些疾病的風險。
該研究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全新思路。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通過精準調控特定干細胞微環境中的信號(如KITL),在保護組織再生能力的同時,巧妙地引導可能癌變的細胞走向無害化的“衰老-分化”道路,從而實現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參考資料:
[1]Mohri, Y., Nie, J., Morinaga, H.et al. Antagonistic stem cell fates under stress govern decisions between hair greying and melanoma. Nat Cell Bi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5-01769-9
來源 | 梅斯學術(ID:medscinews)
未經授權,禁止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聯系原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